各類循環杯以及一般塑膠杯(左)。

塑膠取代塑膠?循環杯開響減塑第一槍

記者 王駿凱、李珈如、吳宣翰 /採訪報導 

今年12月開始,台北市飲料業者將全面禁止提供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轉而以紙杯作為替代,並且加入共享循環杯的模式,藉此達到減塑的作用。然而循環杯材質同為塑膠,也有使用期限,是否能真的達到減塑目的,成效還有待觀察。

各類循環杯以及一般塑膠杯(左)。
各類循環杯以及一般塑膠杯(左)。攝影/李珈如

減塑10年 到底減了什麼?

回溯過往,2002年我國政府為了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開始推動限塑政策,管制塑膠袋以及免洗餐具用量,例如禁用厚度0.06公釐之塑膠袋。接著雙北合作推出環保垃圾兩用袋,藉此增加垃圾袋重複使用的次數。2018年擴大管制範圍,包含七大類業者禁止免費提供一次性塑膠袋,並於該年底制定了長達十年的限塑政策。 

然而,這些規劃出來的藍圖,似乎沒有達到應有的成效,截至2020年,我國的垃圾量還是以塑膠袋、塑膠餐具、塑膠容器等製品為主,雖然使用量有減少,不過其數字還是高居於台灣垃圾量之首。綠色和平組織也透過數據表示,十年前的減塑政策已經失靈了,而其主因包含數據不夠準確、政府機關傳達、教育率不足以及規劃的方向不佳。

台灣減塑政策已經實施將近20年,但其改善狀況卻不盡理想。環保署於今年四月宣布,全國各區最遲將於民國2024年起,全體禁用一次性塑膠杯,而台北市則在今年12月 ,搶先規定轄區內全數飲料店響應該政策。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統計,排名前五的垃圾全數為一次性塑膠餐具,包含塑膠杯及塑膠盒。因此今年即將推動的減塑政策,首先要減少的就是民眾對於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依賴程度。

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科科長林鈺惠講解循環杯種類。攝影/李珈如

循環杯上路 清潔成隱憂 

台北市環保局規劃的藍圖從今年年底開始,除禁用塑膠杯外,也會推動循環杯的模式,由民眾喝完後將杯子拿到指定地點回收,經由專業人員清洗後,再度運回飲料店進行下一輪使用,藉此增加循環杯的使用次數。而每個循環杯可重複使用約300次,另外也會實行押金制,避免杯子流失或遭惡意丟棄。  

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科科長林鈺惠表示:「12月底的政策,已於六月與各家廠商召開會議,並給予半年的時間完成此項要求。」現今也於台北市內湖地區及公館商圈等地,開始推行循環杯,未來幾年會陸續擴大使用比率,並要求所有商家使用,以及普及循環杯歸還點的設置。   

然而推行此政策最需注意莫過於杯子的衛生清潔,林鈺惠說明,會特別請專業廠商檢驗清洗過後的循環杯,讓市民放心。她也提及目前在規劃的淨零政策,主要與旅遊業者合作,不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並且無法現場添購,藉此讓民眾能夠自行攜帶,達到減少一次性塑膠用品的目標。   

循環杯的推出 導致新型塑膠危機?   

政府雖已推行此政策,但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當這些循環杯在使用次數到達極限,需要報廢時,是否又造成新一波塑膠危機?綠色和平組織主任唐安提到:「推行此項政策並不是一個可以立刻解決使用過量塑膠的辦法,反而應該趁現在將這些尚未發生的問題想好解決方針,才不會在未來措手不及。」

減塑政策將於今年年底朝向新階段邁進,從塑膠製品開始,一步一腳印,減塑仍需全民一起努力,落實最根本的綠能之道。最重要的是,在未來讓減塑發揮其成效,才是推行這些政策的主因。  

垃圾問題逐漸增加,塑膠製品的後續的回收處理成一大隱憂。攝影/李珈如

多種限塑政策 台灣真的很需要? 

過往十年,台灣已推出了各項限塑政策,今年台北市先行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但對於現今的台灣,實施的必要性何在,值得探討?

對此,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唐安表示,限塑政策的實施並沒有所謂時機點優劣的問題,而是「我們一定要做的」。同時她也提及,2010年台灣每年塑膠杯的使用量是15億至20億個左右,2020年使用量卻已翻倍成長,達到40億個左右,台灣的垃圾量逐年提升,是否有足夠的後續回收處理設施,也是一大問題。

台灣塑膠杯使用量達到40億個。照片來源/pixabay

唐安提及台灣有些地方開始出現「垃圾暫存場」,其出現暗示著垃圾量的攀升,國外也開始有「洋垃圾」的存在,洋垃圾意即從國外進口的固體廢物,許多先進國家所製造的垃圾無法在國內處理,透過利益、走私,送到中國或低發展國家,這些垃圾卻可能對這些國家的環境造成影響。因此關於限塑,已不再是小事,而是國際的趨勢。

圖上容器(左)為台北市租借循環杯。
圖上容器(左)為台北市租借循環杯。攝影/李珈如

限塑政策執行 需全民達成共識 

唐安表示,循環杯需民眾「重複使用」,才能得到成效。她也說明,台灣近五年內才比較認識到循環杯的使用,以台北市為例,從商圈(公館商圈)開始架設循環杯租借站,但並不是大眾皆知道這個措施。她認為,自備環保杯的習慣,較適合已有意識自帶餐具,或對於價格敏感的群眾,雖能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但其絕對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或許還有許多可行的替代方案。

同時,她也提及「塑膠真的很便利,想短時間改變生活習慣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但近幾年大眾對於塑膠袋需花費購買已擁有共識。因此唐安認為,「改變消費習慣是要花一些時間,但以台灣大眾對環境的意識來說,是做得到的。」

塑膠杯使用示意圖。攝影/李珈如

知曉配套措施下 民眾仍有疑慮 

為了配合限塑政策的實施,未來民眾在購買飲料時,在沒有能使用塑膠杯的情況下,林鈺惠提出了許多配套措施,如:加價購、自備環保杯及循環杯等。而大部分民眾在得知此政策後,對於台北市政府的做法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雖然自帶環保杯換占用包包空間,但我還是贊成這項政策的。」受訪民眾葉先生表示,自備環保杯能夠折價五元的政策,降低了部分民眾對於禁用塑膠杯的反感。但對於不願意購買環保杯的民眾來說,仍無法接受環保杯攜帶及清理上的不便之處。 

「如果禁了一次性使用的杯子的話,我寧可不要喝飲料。」受訪民眾乃小姐認為自行攜帶環保杯很麻煩,且不信任循環杯的清潔品質。「我是贊成呀,但仍會有些衛生上的疑慮。」葉先生表示,他雖大力支持政府環保政策,但仍對於上一位循環杯使用者使用過後的中間清洗過程感到不放心,由此可見,若真要推行循環杯,對於政府或廠商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訂定一個讓民眾放心遵循的衛生規範。 

對於飲料店業者而言,此政策的推出,必然會影響其營業方式。飲料店店長余先生表示,更換成紙杯,成本勢必會提高,甚至高上一倍,但為了使售價能保持不變,他們盡可能地降低了其他部分的成本耗損,並想辦法提高杯數,以達到薄利多銷的結果。自政策發布後到實施的這六個月中,余先生計劃慢慢將塑膠杯汰換成紙杯,以降低未來對於塑膠杯的需求,未來循環杯較為普及時,他也會選擇換成循環杯,跟上時代的趨勢。 

在這垃圾量逐年攀升的年代,減塑並非只是部分人的責任,而是全世界需共同面對的課題,降低塑膠使用量並改變人類消費習慣,藉此保護環境是如今最大的目標。 

 

延伸閱讀:

隱形垃圾藏污海洋 塑膠成最大元兇

限塑從源頭做起 4種塑膠製品將絕跡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