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焦點環保公衛

海廢變黃金 廢蚵繩羽化成絲金

記者 洪郁翔、董子誠/採訪報導

肥美的鮮蚵是許多人喜愛的美食,無論是火烤或是清蒸,甚至是做成蚵仔煎,都令人垂涎三尺,迫不及待的想再吃一口。台灣大部分產蚵的地方位於西南部的雲嘉南一帶,平均一年產出兩萬噸的鮮蚵,而其中,嘉義更是領先群雄,光嘉義縣就產出了其中40%的量,這都有饋於嘉義海邊的優良環境。 

嘉義的海邊有個外傘頂洲,形成一個天然的屏障,因此非常適合將容易受到海洋影響的鮮蚵仔養殖在這裡,因此比起其他地區,嘉義的鮮蚵更是肥大鮮美,許多饕客慕名而來品嘗美味。不過隨著產出許多的鮮蚵,也伴隨著廢棄的蚵殼問題,不僅如此,養殖鮮蚵時所需要用到的蚵繩也是造成環境汙染的一大問題。 

處理完後還殘有蚵殼碎片的蚵繩。攝影/董子誠

洗蚵場老闆戴森泰指出,以往的蚵仔是單點養殖的形式,不僅費工也比較沒有效率。而現在配合蚵繩的蚵棚養殖法,則大大提升了產量。只需要將蚵殼一個個綁在蚵繩上,再將這些串滿蚵殼的蚵繩,掛在漂浮在海面的浮棚上,就能讓他們自由地垂掛生長,而且一根蚵繩大約長一到兩公尺,可以綁上大約十個左右的蚵殼,一個蚵棚上又能掛上許多的蚵繩,如此一來就能大大的提升養蚵效率。

浮棚式養殖法的蚵棚。攝影/董子誠

不過也因此,需要耗費掉非常多的蚵繩,嘉義縣環保局長張根穆指出,在嘉義縣東石鄉,平均一年就有超過1300頓的蚵繩廢棄量,而在過去,這些蚵繩無法回收,因此漁民常常將他們棄置在岸邊,甚至隨意地丟棄在海裡,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不僅影響美觀,這些尼龍材質的蚵繩,在海裡遇水後,更是會變得非常堅硬,就像一根根危險的針,在海裡載浮載沉。

一籃籃準備清洗分離的蚵串。攝影/董子誠

好在近年來這個問題獲得來改善,嘉義縣環保局聯合民間企業以及漁民,將廢棄的蚵繩回收再製成環保的服飾。這個過程相當繁瑣,首先須將打撈上岸的蚵串,送到洗蚵場進行洗滌以及分離,將一顆顆鮮蚵與一串串的蚵繩做初步的分離,而這些蚵繩上還殘有非常多的碎裂蚵殼,需再做下一步處理。 

洗蚵處理場。攝影/洪郁翔

分離後的蚵繩得再送到養殖場,用巨大的輾碎機來來回輾壓,好讓附著於蚵繩上的蚵殼能夠順利脫離,而這些壓碎完畢的蚵殼再經過清洗後,就會送到工廠來,將他們投入到機器中熔融成微小的粒子,接著經過特殊加工將他們製成絲狀,再捲成一大綑的蒐集起來,就成為織布的原料,而這些原料會再送到織布廠,最終做成一件件的環保服飾。 

用來將蚵殼碾碎的輾碎機。攝影/董子誠

有了這個好方法後,就能逐漸解決蚵繩廢棄的問題。張根穆表示,雖然現在的回收量還不到1300噸,但未來會朝這個方向持續努力,且回收計畫進行後,海岸和路邊的廢棄蚵繩也都減少了,而且環保局也透過一定的獎勵,鼓勵漁民將蚵繩回收,如此一來,從政府到企業到民間,三方聯手,攜手打造一套能將廢棄物再利用的循環經濟,對環境的永續盡一份心力。

蚵繩回收再製成的環保材料。攝影/洪郁翔

延伸閱讀:

西南沿海的寶藏堆 廢棄蚵殼變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