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的消失 亞馬遜雨林對人類的影響

記者 卓智傑、江孟紓、呂姵潔/採訪報導

在2021年的氣候峰會(COP26)上,擁有全世界最大雨林的國家——巴西,已簽署協議保證,在2030年之前巴西將終止森林砍伐,但此項協議所提到的內容並不是什麼新穎的觀念,而是過去半世紀以來,許多環保團體、國際組織都在四處奔相走告的一項重要議題亞馬遜雨林的消失。 

被稱作「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可能面臨退化成草原的風險。 圖片來源/Pexels

水循環減少 雨林過度開發恐造成危機

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陳昭安說,雨林可以覆蓋地表,而植物能將土壤當中的水分吸收,並透過蒸散散佈到大氣中,過程需散發能量,同時會產生降溫的作用。而後再以下雨的方式回到土地上,達成一個水循環的作用,當雨林減少後,這樣的循環就會減少,原本的降溫也將轉變為增溫。 

雨林同時也能存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在被破壞的同時,能儲存二氧化碳的樹木也被大量砍伐,除此之外,因為不斷的開發以及自然災害,導致會釋放出更多二氧化碳,而成為「無法提供氧氣」的自然生態環境。亞馬遜雨林消失可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至於亞馬遜雨林若消失,人類將會無法生存這樣的觀點,陳昭安認為還有待查證。 

由於森林擁有大量資源,在兼顧經濟的狀況下,政府必須有完善的制度照顧好林農,目前國際推展的方法之一為發展社區林業,由社區自主發展避免財團開發,環境一旦遭到破壞,要再復原基本上是難上加難。因此,相關之環境政策多致力於減緩破壞,最直接的方法是畫設保留區或保護區,但是當地的居民或許也會有相對的反彈或支持,所以也要同時關注到當地原住民的權益。

在建造設施的過程,同時保持周邊自然環境的發展。 攝影/江孟紓

火耕開墾種植 利與弊的權衡 

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成員黃名媛說,由於亞馬遜流域流經秘魯、哥倫比亞和巴西三國,未來會如何發展,要視這三個國家的政策,以及執政者、民眾的態度與觀念而定,然而這三個國家目前都為開發中國家,相比環境保護,經濟發展仍是較優先考量的議題。

黃名媛也表示,亞馬遜流域有許多原住民依賴雨林生存,巴西政府應尊重原住民之傳統,避免財團介入大規模開發土地,同時對於近期之農民火耕方式,應該用科學的方式輔導農民,透過科技監測其對環境的影響。 

陳昭安也提到,雨林在受到開墾或是遇上火災後,復原的時間越來越長,代表雨林復原的能力日漸減緩,雨林並不會一次就一大片一起退化,而是小部分區塊開始慢慢擴大。 

輔大聖心高級中學生物老師王世宗表示,大火肆虐是造成亞馬遜雨林銳減的主要原因。火災成因有二種,其一是放牧者會在盜伐雨林後放火,其二是農民會在收成後,燃燒剩餘作物作為土地肥料,這過程中常不小心釀成森林大火。

雨林大多分布在熱帶地區,若是降雨季節縮短或是降雨量不足更容易引發乾旱,由於降雨的時間有限,更容易在乾季的期間因為野火遭到破壞。 

大量砍伐對亞馬遜雨林造成的傷害不可輕忽。 圖片來源/Pexels

氣候協議簽署 國家利益與全球保育的衝突

其實各國早在2014年就曾經簽署過一項相關協議,那就是《紐約森林宣言》,該宣言預計於2020年時將森林砍伐數量減半,並於2030年完全停止砍伐,一共有40個國家加入。

但擁有廣大林木資源的重要國家幾乎都沒有簽署,其中包含俄羅斯與巴西。2019年一項對於森林宣言的成果調查報告顯示,這項環保宣言「幾乎完全失敗」,世界資源研究所副總裁Craig Hanson在報告中聲明:「平均而言,2014年至2018年間,每年都有接近英國大小的雨林消失。」

根據自然氣候研究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自西元2000年初以來,亞馬遜雨林的自然恢復力已明顯喪失,全球暖化的情況與森林砍伐互相結合,進一步加劇雨林自然回復力退化 。局部森林火災惡化成全面性森林火災的機會將大幅上升,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全球暖化變嚴重也會影響雨林的退化,像是暖化就容易對雨林地區造成乾旱,而原本正在修復的雨林也會因此削落功能,所以雨林和全球暖化並非單方面的影響,而是兩者相互有關。

林木是調節氣溫的重要關鍵,若遭砍伐或燒毀對於全球暖化影響非常嚴重。 攝影/江孟紓

中高緯度國家因為本身就會下雪,再加上全球暖化後造成的熱浪來襲,雪即變成水而落下,加上原本的降雪量,反而造成嚴重的淹水。台灣目前雖然只是溫度提高1、2度,但若是溫度提早升高,原本7月的熱氣從5月就開始,更會因為要消暑,而提早開冷氣。

市場經濟與環境保育的兩難

減少雨林砍伐看似是一個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但其實在2009年巴西當局加大審查力度,與因為金融風暴引起的全球性金融衰退,所導致的市場需求相較減少下,雨林地區的砍伐曾降低了46%。此一現象表明,森林破壞與政治因素、商業利益具有密不可分的重要關係。

陳昭安也提到,在經濟與生態的權衡上,生態對於當地人來說並非如此重要。例如印尼,比起擔心雨林減少造成全球暖化,能否順利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商品更是他們所期待並渴望的。

圓山飯店澄清湖導覽員何秋芳提到,目前因為疫情的關係,自然生態有了可以喘息的空間,優質的地理環境對土地的恢復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澄清湖有人員負責管理,所以生態在整體上也維持的更為穩定。

澄清湖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與水資源,同時有專人照顧,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攝影/呂姵潔

而導遊葉慧敏也提及,很多地方其實都會明文規定,禁止破壞樹木或是請勿觸摸等警語,雖然有警惕效果,但依然有遊客居心不良,又或是「沒注意」而不小心傷害了環境。面對這樣的狀況更需要有好的宣導,一起保護自然資源。

地球的環境資源保育是當前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課題,微軟電腦創辦人比爾蓋茲曾公開提到:「若淨排碳不歸零,你我所擁有的一切可能隨時歸零!」

全球暖化近幾年日漸嚴重,人們應養成隨手關電源的習慣。​ 攝影/江孟紓

 

延伸閱讀:

誤植的紅樹林 溼地生態雙面刃

對抗全球暖化 NFT搭熱潮做公益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