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將可參與審判 國民法官明年上路

記者 伍芸彤、張藤懷/採訪報導

2023年元旦國民法官制度上路,未來法庭上不再只有法官、律師,多了國民法官一起參與判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律師薛煒育認為,國民法官法透過民眾自身的社會經驗與法律情感參與刑事審判,能有效提升司法透明度,增進國民對司法的信賴及了解。

因應新制上路,各地地方法院紛紛亮相國民法官法庭,新式法庭採「圓弧雙層」的設計,打造公開透明、尊重友善的法律對話空間。法庭內會有三名法官及六名國民法官,未來年滿23歲,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且連續居住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內四個月以上的民眾,都具備國民法官的資格。

新北地方法院國民法官法庭。攝影/張藤懷

國民法官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符合資格的名冊中隨機抽選而成,但司法院明確表示有「六種情況」下無法擔任國民法官,因自身因素、身心因素、未完成國民教育者、與案件相關者、不能公正審判的人及有特殊職業背景者將被剝奪資格。

若想成為國民法官,除了滿足三項條件外,也需避免六種情況。資料來源/司法院、製圖/黃宜筌

為了不佔用國民法官太多時間,案件審理會採集中審理制,連續幾日開庭結束審判。台北律師公會刑事程序法委員會主委林俊宏指出,這種模式會壓縮律師處理其他案件的時間,增加工作負擔及時間成本,必然造成律師費上漲。

薛煒育表示近期修正通過法律扶助酬金計付辦法,以避免因費用上漲而造成司法貧富差距擴大、或律師不願犧牲時間而選擇性接案的問題,所以提高了扶助律師的酬金增加接案誘因。

擔任國民法官的民眾,開庭前需在此報到。攝影/張藤懷

在未來國民法官法的審判上律師將面對沒有法律背景的素人法官,林俊宏表示在溝通上要改變過去在法庭上的習慣用語,表達的方式也要不一樣,所以律師在案件準備的方法和表達方向上需做調整,而在教育訓練或辯護技巧上都必須重新學習訓練。期待未來國民法官法上路後,民眾能積極參與審判、了解司法,消除因不理解判決結果而產生「恐龍法官」的偏見。讓審判更透明,從而提升國民對司法的信賴度,在法庭上能聽到來自各行各業多元的聲音。

司法院努力宣傳國民法官法,希望民眾能積極參與。攝影/張藤懷

延伸閱讀:

《國民法官行不行》參審配套未全若上路 人民恐成「白老鼠」

國民參審制度:人人都能參與法律審判?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