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堅持六十年 台灣手工雞毛撢子職人陳忠露

記者 劉冠琪、許心瑜/採訪報導

隨著台灣社會的西式化,許多傳統文化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以前的年代,嫁女兒有十二項嫁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雞毛撢子,象徵「起家」。

  • 起家:興家立業、成家立業。例:食雞,會起家;食鰇魚,生囡仔好育飼。

資料來源/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師傅陳忠露正在手工製作雞毛撢子。攝影/劉冠琪

雞毛撢子除了是清掃灰塵的工具之外,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體罰凶器」了吧!如今清潔用品的多樣化,讓民眾有了更多選擇,而記憶裡的雞毛撢子,正逐漸消逝中。

陳忠露和顧客解說雞毛撢子的使用方式與保存方法。攝影/許心瑜

台灣最後雞毛撢子職人陳忠露師傅,堅持六十年的傳統手工製作,時至今日,仍沒有停下來過。陳忠露說以前他們就是靠雞毛撢子起家,即使現在賺不了多少錢,卻已經對這項手工藝有著濃厚的情感,早就放不下了。

在陳忠露的童年時期,想要吃到大魚大肉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因此在吃雞肉之餘,他的爸爸不想讓雞毛就這麼被丟棄,因此開始製作雞毛撢子,全盛時期更是家家戶戶都在製作,卻只有陳忠露堅持了大半輩子。

陳忠露教導如何製作雞毛撢子。攝影/劉冠琪

雖然陳忠露總是說著做雞毛撢子沒有什麼技巧,隨便一個人都會做,只是差別在於做得好不好看而已。但實際上它不只考驗手藝也非常考驗耐心與細心,原來陳忠露說的「無功夫」其實就是他累積一甲子的實力。

慢工出細活 原來它還能這樣用

你以為雞毛撢子就只有這樣嗎?它其實可以細分成公雞毛、母雞毛、老母雞毛、白雞毛。公雞毛顏色飽和且形狀細長;母雞毛顏色較淺,而形狀圓潤短小;最特別也最稀少的白雞毛,則是被宮廟指定,作為神明出巡時掃路的工具。陳忠露說,小支的白雞毛撢子甚至還有外銷到日本。

不同種類的雞毛可以做出不一樣顏色、用途的雞毛撢子。攝影/許心瑜

復甦文化 傳統手藝擺上辦公桌

品牌設計團隊負責人姜文中在某次攝影展看到陳忠露製作雞毛撢子的照片,他覺得一張照片竟然有如此強烈的故事性,並且充滿濃厚的台灣味。之後便開始聯繫陳忠露,將原本體積較大的雞毛撢子,改造成方便攜帶且有造型的「旺仔雞」,讓活在3C時代的人們多了一種熟悉卻特別的清潔用具。

設計團隊將陳忠露的傳統雞毛撢子,改造成方便現代人使用的「旺仔雞」。攝影/許心瑜
陳忠露載著做好的雞毛撢子去人多的地方賣。攝影/劉冠琪

 

延伸閱讀:

延續百年傳統工藝 藺編文化的生存與挑戰

結合中西方技藝 木雕國寶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