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財經科技

大數據深入生活 個人隱私難保?

記者 張皓、郭富森/採訪報導

大數據分析運用成功地在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中立下大功,口罩地圖的出現讓台灣免於口罩荒。大數據也存在於你我的生活中,它往往在無形之中仔細幫助我們紀錄所需要的資訊 ,卻也同時令許多民眾意識到大數據所帶來的危險。

然而科技的便利有利有弊,在大數據的驚人分析下,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很有可能受到曝露或是掌控,當我們將各資通通上傳至網路管理,是否真的能完全無慮呢?

大數據分析讓民眾能清楚看到藥局口罩存量,不必到了藥局而撲空。 攝影/張皓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許多國家的口罩產量都大缺貨,而台灣卻能達成平均分配,且形成不浪費、人人都有的壯舉,這都要感謝政府利用大數據分析。

口罩地圖上線後,民眾可查詢鄰近地點哪裡有口罩可購買。攝影/張皓

製作口罩地圖,讓口罩依照人口密度,年齡需求,精準的分佈在台灣各地,這立大功的大數據其實並不陌生,之前就有被爆出有業者利用竊聽與竊取客戶資料來進行大數據分析,來給予適合消費者的廣告。

3C達人廖阿輝表示,應該不太可能會有竊聽來取得消費者資料的情形出現,因為收益與支出部分會成正比,但取得客戶資料來進行大數據分析這是一定有的。例如近日由於想要出遊,而不斷搜尋旅行社或旅遊相關關鍵字,業者或搜尋引擎便會出現符合瀏覽紀錄的相關廣告,例如旅遊業者的促銷活動等等。

然而藉此取得客戶資料究竟有沒有犯法呢?廖阿輝指出:「就像GOOGLE曾公開說明,他們為秉持著不二原則就是拿取客戶資料後只對客戶進行單一性的分析,而不會拿去做壞事,絕對是有益的。」

現今民眾網購變成一種習慣,信用卡或身分證字號等個資常在網路上利用。攝影/王芳瑋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黃福銘也說明,系統在分析使用者資料以前,都會經過使用者同意使用權限以後,方能使用,如此也減少許多法律問題。民眾對於此項議題,都表示本來就知道自己的資料會被利用於大數據分析,但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讓自己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只要不侵犯隱私權,這何嘗是一件壞事呢?

大數據分析充斥人們的生活,但在無論道德或法律的最低標準上,仍須謹守規範不得竊取他人個資。正確的使用網路工具和保護自己的隱私,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民眾於超商領取網路購物的商品,提供手機號碼以查詢資料庫檔案。攝影/張皓

 

延伸閱讀:

探索大數據應用

揭開大數據面紗

大數據時代來臨 科技走進棒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