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滾出精彩人生 專屬身障者的地板滾球

記者 胡崢、王宥中、鄭名真、林紫萱/採訪報導

地板滾球(BOCCIA)源自於古希臘的投擲遊戲。因場地及器材的需求不高,很快引起風潮,20世紀逐漸擴展到全球。經過改良後,成為少數能夠讓身心障礙者主導的運動,並在1984年成為殘障奧運正式比賽項目,2013年由國際地板滾球協會BISFed統籌相關事務。

2019年台灣地板滾球運動邀請賽一連三天在台北市大安運動中心進行。「加油,丟得好。」響亮的加油聲和不時響起電動輪椅移動的「嗶嗶」聲,打破場館內的寂靜。因為不需太大的肢體活動,是一項適合身障者的運動。

不管結果如何,都要奮力丟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一球。攝影/王宥中

中華民國殘障體運動總會2003年從國外引進地板滾球,這項運動在其他地區稱為硬地滾球,由學校開始推動發展,推廣範圍從原本的腦麻族群逐漸擴大到其他身障族群及近年的銀髮族和早療孩子。2010年成為台灣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地板滾球依據BISFed的分級規則分級,根據選手肌肉張力、協調能力或肌肉力量分為BC1BC2BC3BC4及新增在各國國內適用的BC5,再依照分級進行比賽。

將選手分為紅、藍隊,兩隊選手分別將紅、藍色球投出,所有色球都投擲完後,最接近白色目標球方獲勝,獲勝方每個比對方更接近目標的色球都得1分。依個人、雙人及團體賽不同,分別要進行46局,每局累積得分高的一方,則贏得比賽。

為了讓沒有機會代表國家的選手,有更多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機會,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舉辦了2019台灣地板滾球運動邀請賽,邀請香港、日本選手來台交流。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秘書長林恬表示,因為地板滾球比賽較少,來自日本的選手很開心來參加這次比賽,之後會想繼續參加。

地板滾球不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及大幅度肢體動作,與一般所認知的運動不同。此外,更看重的是策略和技巧層面。以需要使用軌道及輔具的BC3為例,因輔助員無法得知場上情況,選手透過本身判斷加上與輔助員合作調整軌道,將球投到最接近目標的地方,這一連串過程是訓練身障者的專注和輔導員之間的默契度。

代表國家參加2019廣州硬地滾球亞洲及大洋洲公開賽的教練石義強指出,這項運動主要是靠思考戰略,軌道組真正厲害之處在於,他們設備都一樣,比的是戰力及技巧。除了以實力分高下外,透過一次次的比賽,不斷增強選手心理素質,減少因得失心和緊張造成高肌肉張力,無法將球丟出,影響比賽表現。

袁美鳳輪椅上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徽,他時時刻刻提醒著運動員堅持不放棄,實現卓越運動,鼓舞和激勵世界的精神。攝影/胡崢

石義強不斷告訴選手要學會放鬆,將平常所學應用在球場上,不要讓緊張情緒影響到比賽結果。正如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徽所代表的,使運動員實現卓越運動,鼓舞和激勵世界,地板滾球選手也正努力的展現。

「滾」出璀璨人生

「因為同理心,我們跟同隊的選手就像家人一般。」2019全國地板滾球拿下BC4亞軍的袁美鳳,因為地板滾球擺脫心中的陰霾,她開始以樂觀開朗的態度面對人生。

袁美鳳表示,許多人會用異樣眼光看待身障者的身體缺陷,讓他們不敢走出自己的世界,袁美鳳期許他們走出來,只要願意,身障者一樣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無論輸贏,你的努力付出,大家有目共睹。輪椅限制住了你的身體,卻限制不住你勇於突破自我的靈魂。攝影 /王宥中

「因為地板滾球讓我交到了很多朋友。」腦性麻痺患者簡宗賢在球場上經驗豐富,但他也曾因自身的身體缺陷感到自卑,肌肉漸漸的萎縮,讓原本個性孤僻的他,更不喜歡走出門接觸人群,認為自己無法融入一般社會環境。

腦性麻痺患者簡宗賢(左一),在球場上專心致志,拿出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攝影/王宥中

當地板滾地球出現在簡宗賢生活中後,為了加強球技,開始和教練、球友們請教,慢慢改變了他原本的個性,讓他試著展開心胸與人交流。簡宗賢也因這項運動交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開拓了視野,不在受限於身體,能有機會參加許多地方比賽,竭盡全力為隊伍爭取分數,表現出自我價值。

「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是簡宗賢在地板滾球中學習到的精神,比賽到最後一刻都還有逆轉勝的機會,人生也是一樣,雖然沒有家人的陪伴,但他還是勇敢面對未來一切挑戰,克服一切困難。

身為大學長的簡宗賢也會去指導菜鳥選手,「獲得更多的關心,也會更容易去關心別人。」簡宗賢不將自己的技術私藏,而是大方地分享給學弟妹,讓大家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國立和美實驗學校體育老師,兼國內資深地板滾球教練林錦堂表示,地板滾球對肢體障礙的孩子是項重要運動,能幫助他們重新拿回人生主控權。攝影/胡崢
賽場拿回人生主控權

國立和美實驗學校是國內發展地板滾球運動的源頭,建校之初,以收取小兒麻痺之特教生為主,隨著小兒麻痺得到控制,近年來逐漸轉向收取腦性麻痺特教生。

校內體育老師兼國內資深地板滾球教練林錦堂,從輔助需要使用軌道的重度肢障選手開始,執教生涯已過十多個年頭。

林錦堂表示,對於肢體障礙的孩子而言,地板滾球是項非常重要的運動,因為肢體不便使他們在生活上多需要協助,少有機會能擁有主控權。

面對賽場上的輸贏,選手們難免會陷於挫折感,賽場上的輸贏都只是結果,許多狀況是平常練習時無法顯現的,因此著重賽後檢討,會是幫助他們成長的契機。

地板滾球運動被用來幫助肢體障礙患者復健,許多物理治療師也借「球」為媒介,提升患者對於治療的意願。

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秘書長林恬,希望透過各福利單位的合作,讓更多人接觸到地板滾球。攝影/王宥中

林恬以早療的孩子為例,復健時反覆舉手的動作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的,但透過球類的吸引力及投擲等動作,能提高患者進行重複行為的意願。

為使更多族群能參與活動,地板滾球逐漸走出更多元的面向。林恬表示近年聯盟也為輕度肢障患者設計賽程,同時將這項運動推廣至銀髮、視障等族群,針對不同對象,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也曾與弘道基金會等單位結合。

同時林恬也期盼,聯盟能提供資訊及資源,將地板滾球運動帶往各單位,針對不同的族群,對規則做出調整,舉辦比賽創造交流機會,讓選手們打開心胸,走出自己心中黑暗的世界,在球場上揮灑自己的人生篇章。

 

  • 地板滾球:又稱為硬地滾球,為目前最古老的遊戲,起源於古希臘投擲石塊的遊戲,後經改良設計為針對重度腦性麻痺者、重度肢體困難者的運動。
  •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標誌: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的彩帶,圍成一個中心點,強調「 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是將世界各地運動員凝聚一起,使他們能夠參與」。 形狀也象徵著帕運會的願景是「使帕運運動員實現卓越運動,鼓舞和激勵世界」。

資料來源/中華地板滾球協會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標誌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不畏先天殘身 身障者「礙」運動

身障者運動不易 燃燒熱情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