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癌症治療新選擇? 癌症免疫細胞協會談療法高價難題

記者 宋秉謙、施元文/採訪報導

「對沒有選擇的癌症病友來說,免疫細胞療法就是多一個選擇權!」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談及免疫細胞療法時表示,當前衛福部雖然已經公佈特管辦法,賦予免疫細胞療法的「合法性」,由政府把關的醫療院所提供癌友自費的新選擇,但紀君霖仍認為,這項被認為是癌友新曙光的療法就現實面來說還是「太貴」,動輒百萬的療程,恐帶給家庭沉重的支出負擔,距離協會的理想還有一大段落差。

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於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座談論現有的細胞免疫療法政策問題。攝影/潘杰勝
免疫療法立案 提供癌友更多選擇

癌症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隨著醫學技術發展,已經不像早期、是讓人聞聲色變的「難治之症」,但惡性腫瘤案例眾多且各不相同,總會有部分癌症是難用化學療法、放射治療以及手術應對。紀君霖說,這項療法絕對不是萬靈丹或仙藥,只是提供癌友多出一個選擇權,不至於令患者陷入「六神無主、失去希望」的絕境。

癌症療法比較。資料整理/施元文

談到和免疫細胞療法的淵源,紀君霖坦言,她首度接觸這種療法是因為她過世的丈夫,當年丈夫罹患鼻咽癌第四期,因為腫瘤位置不適合動刀,經過各大醫院的放療與化療都不見好轉,幾乎稱得上是求助無門時,機緣之下獲得參與日本醫院的免疫細胞療法試驗計畫的機會。

治療後雖然腫瘤並未消失,但卻縮小三成,試驗成效不只讓他們感到驚訝、也讓日本醫生乃至台灣醫生感到驚奇,這項療法最終讓紀君霖的丈夫多了額外三年壽命,共度美好的家庭時光,也能看著小孩長大進入小學就讀。同時,這也是促成紀君霖在台推動免疫療法合法化的動機。

各大醫院偏好商業合作 現實價格不親民

自認個性相當強勢且固執的紀君霖,先是連署免疫細胞療法的修正法案,再成立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到現在持續扮演著監督政府方、生技公司的角色,至目前為止,衛福部也推行特管辦法,部分醫院也能用免疫細胞療法為病患治療,但這項有機會帶給更多癌友新希望的療法卻有著價格過高的問題。

紀君霖以協會立場提出質疑:「一次動輒百萬的療程,試問一般家庭要如何負擔?」,她表示,進行免疫細胞療法需要實驗室,而國內能符合條件的醫院本就有限,雖然政府抱持著鼓勵的態度,但相對於一般開藥就能診療的方法來說,推行繁雜的免疫細胞療法自然讓醫院「得花更多心力」。

因此,多數醫院寧願選擇與生技公司合作,先不論這樣「不問過程,僅談結果」的醫病安全議題,療法本身的價位肯定無法壓低,以市場機制來說,療法仍處於前期的供需量不均,廠商不可能降價到人人都能負擔的價位。

政府應鼓勵醫學界技術研究 盼更多市場競爭降低價格

高額費用讓免疫細胞療法的定位尷尬,因此被問到「是否推薦進行此療法」時,紀君霖指出,台灣免疫細胞協會會對民眾進行身份判別,依照病友在家庭經濟支柱所扮演的身份、病友年紀等等,對比高額費用的負擔程度,給出非醫療方面的諮詢協助。此外,協會的角色多半是針對業者、政府進行監督。

而政府在這項議題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值得一書,其實政府相當程度鼓勵醫界和學界進行免疫細胞療法的技術研究,但針對過高價格問題,目前未能提出實質性的幫助,紀君霖也認為,要政府一口氣包下療法的高額成本不太現實,但目前的價位仍舊不合理,僅能盼望有更多廠商願意投入開發,讓價格下降到合理、病友能負擔的價位,真正落實「讓病患有多一個選擇機會」,而非看得到療法、卻無法負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