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共竹舊夢:百年篁城竹簾

記者 莊欣霈/採訪報導
莊文勇的竹子沒有一滴染劑,堅持以最天然——高溫高壓的方式「碳化」竹材。攝影/莊欣霈

隱身在竹東火車站旁不起眼的巷子裡,這裡有座全台僅存的竹簾工廠-篁城竹簾,老闆莊文勇從伯父開始,家族在中國百年來就是從事竹子買賣的。父親莊仕勳在民國四〇年代來到竹東,發現這裡的竹桂竹品質相當好,而恰好竹東火車站屬於竹子的集散地,莊仕勳決定在此落腳從事起竹材買賣,莊文勇和哥哥就成了老爸的得力助手。

到了五〇年代,台灣農業起飛,南台灣種香蕉的果農增加,因為香蕉需要竹子當作支撐,竹子需求量開始大增,於是莊仕勳先「分發」哥哥到屏東做生意,還在讀書的莊文勇則是下了課就挽袖幫忙搬運竹材,也就此和竹子結下不解之緣。

綠竹進行「蒸汽浴」釋出竹子裡頭的黴菌及澱粉,是竹簾不會發霉的關鍵。攝影/莊欣霈
回頭接手家業 思考轉型

莊文勇可以說是和竹子一起長大的,直到父親年事已高,在台北紡織廠工作的莊文勇,決定返家接手父親留下來的竹行。六〇年代工業開始起步,竹編類的工藝品部分被「塑膠」取代,莊文勇開始思考轉型,他研究各種竹子加工的機器,發現生產竹簾的過程和織布竟然如此雷同,決定不再將營業模式侷限於竹子買賣,開始將紡織結合到竹簾製作,也把原本父親的竹行改為現在的公司「篁城竹簾」,不變的是,竹簾依然是採用表面光滑細緻、韌性好、竹材扎實的「桂竹」。

莊文勇將紡織專業結合竹材,利用「絞織機」來生產竹簾。攝影/莊欣霈

莊文勇透露,因為竹子的纖維是「直的」加上竹材間的縫隙又大,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若夏天將竹簾擺放室外,還能使室內溫度降低三度,不用開冷氣也能涼快,反之,而當天氣乾冷時,竹材也會釋放出水分來「調節溫度」,相當實用。

經過改良的絞織機,利用「離心」馬達來製造竹簾能省去更多人力。攝影/莊欣霈

 

直到九〇年代,一票台商轉往中國設廠、投資,莊文勇也一度掙扎,但在實地考察後他發現中國僅有孟宗竹而不是桂竹,莊文勇決定「重質不重量」,堅持以好原料作出高品質的竹簾,加上幾年後台商因為敵不過中國廉價勞力、技術也逐漸被學走、取代,工廠紛紛倒閉,篁城竹簾成為全台唯一的竹簾工廠。

當90年代台商轉往中國投資,莊文勇發現中國僅有孟宗竹而不是桂竹,決定根留台灣,堅持以好原料作出高品質的竹簾。攝影/莊欣霈
原民優惠政策上路 不砍竹子卻是扼殺竹業未來?

即使外界將竹製加工歸類為夕陽產業,但莊文勇沒有因此退縮,反而在竹子之中看出無限未來,他說:「台灣的氣候適合任何品種的竹子生長,只是台灣人不懂得珍惜!」

3年前原住民優惠政策《禁伐補償條例》上路,只要原住民配合政府山地的水土保持,不濫砍破壞山地,就會每公頃發放三萬元的補主金,莊文勇道出其中隱憂:其實,竹林是需要管理和經營的,竹子生長相當快速,有句「存三去四不留七」的俗語,意旨三年生的竹子要保留下來,到了第四年則要砍伐,才有助於新竹的生長,到了第七年,已經來到了竹子生長的末期了,倘若再不砍掉竹子枯死的地下莖,就會失去其抓地的功能,大雨一來更容易釀成土石流。

即使外界將竹製加工歸類為夕陽產業,但莊文勇沒有因此退縮,反而在竹子之中看出無限未來。攝影/莊欣霈

去年(民國107年),政府再祭出保護竹林誘因,只要出示經營計畫書,證明其有定期維護、整理竹林,每人每年再補貼二萬元,卻礙於地方基層執行人員不願多花人力監督每座竹林疏伐的程度,因此要做到保護台灣竹林的存續與否,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莊文勇擔心惡性循環之下,桂竹的源頭供給將會大量縮減,不只是竹簾的生產限縮,連帶影響的是整個產業鏈的運作,包括伐竹的工人、運送竹子的卡車司機。

遠赴部落教學 推廣竹藝之美

在擔心竹子原料短缺之虞,莊文勇更希望將自己對於竹子的了解及竹工藝的美麗分享給更多人,他積極參與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無論是社區或是遠赴山上部落,他都親力親為,教地方媽媽和原住民如何編織簡單的竹工藝品,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美勞作品,不僅能美化環境,也能厚植居民之間情感,以最天然的方式,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竹子就是我們擁有的豐富資產,可不是嗎?」莊文勇反問。

莊文勇與女兒希望將自己對於竹子的了解及竹工藝的美麗分享給更多人。攝影/莊欣霈
傳統竹簾結合新穎創意 《篁城》續飄竹香

莊文勇對於竹子產業的堅持,無形中感動了在台北讀設計的女兒莊博惠,從小在竹子堆中長大的她,其實對於繼承家業也有份責任感,她和當年的莊文勇一樣,決定在學成後回到最熟悉的所在開始幫忙父親。

莊博惠將自身設計專業應用到竹簾上,為百年工廠漂亮轉型。攝影/莊欣霈
莊文勇手拿家族相片、莊博惠捧著自身研發的文創商品,象徵新舊融合也能迸出精彩火花。攝影/莊欣霈

莊博惠發現修剪過後被丟在一旁的竹簾邊,若是注入設計活水、結合客家碎花布,就能賦予竹藝產品不同的生命,也因此開發出便當盒、手提燈、書套多款文創商品,即使初期莊文勇並不看好,但女兒的默默付出以及漸有起色的網路訂單,用實際成果化解了父親的疑慮;父女倆連手經營竹簾廠,融合新舊思維,意外迸出更大火花,不僅維護傳統工藝,也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竹簾的好,正是宣告篁城竹簾將迎向下一個百年。

莊博惠從莊文勇手中接下「篁城」,百年家業將迎向下一個世紀。攝影/莊欣霈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