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搶救少子化 政策再升級!人民買單嗎?

記者 吳允芊、戴君伊、李品洋/採訪報導

近年來,我國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口即將陷入負成長的窘境。不夠錢養小孩、買不起房、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成為現今青壯年不生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問題,政府推動許多相關的經濟補助政策,希望能改善低迷的生育狀況。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性別統計資料庫的數據顯示,近年來,生育率持續下滑,人口結構發展失衡,邁向高齡化社會,不僅如此,婦女首胎生育年齡逐年上升,高齡產婦倍增,生育胎次減少,導致在學孩童人數下降,衝擊教育體系,長遠看來,將會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

台灣近7年總生育率與首胎平均年齡圖。製圖/戴君伊、資料來源/行政院性別平等會性別資料統計庫

今年,中央政府將原有的育兒補助內容升級,放寬申請限制,期望能藉此舒緩家長育幼的金錢壓力。但政策內容複雜、補助方式繁多,舊政策還沒摸透,新政策又來,讓民眾一頭霧水,政府提供的補助是否真的能對症下藥,儼然成了一大問題。

最新政策在8月1日正式上路,全面實施「增設公共化幼兒園」、「建置準公共化機制」、「擴大發放育兒津貼」三大方針。最新育兒津貼的申請條件保留了舊政策中「家庭所得稅百分之20以上」、領有「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不得申請的排富條件,取消了「父母一方失業」才可請領的就業限制,親屬照顧的請領資格也不再考慮有無受訓,增加了可請領人數。

育兒津貼新舊制度比較。製圖/戴君伊、資料來源/綜合整理

此外,政府也擬定增設公托的計畫,以加開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公立幼兒園為輔的方式,擴增更多友善的公共化育兒環境,提高就學比例,並將補助年齡延長至五歲。若二至四歲孩童無就學,也可領取2500元的津貼,第三胎以上則增加為3500元,總計全國受益人數高達57萬6000人

私立托嬰中心、幼兒園的收費普遍較公立高出約二至三倍,但目前公托、公幼供應不足,抽籤可抽中的機率小,有七成家長必須將小孩送至昂貴的私立園所。養兒除了高昂的教育費用外,食衣住行花費更是不容小覷,讓年輕人不敢輕易生小孩。

育有一個三歲孩子的王媽媽表示,對新政策非常無感,認為目前孩子送私托得到的2500元補助,只是原本教保券的變向補助,並無實質幫助,更不會因為現在的育兒補助想再生一胎。

  • 教保券:又叫幼兒教育券,也就是孩童就讀幼稚園的補助,由各地地方政府規劃,給予不同金額的學費補助。

資料來源/托育小幫手官方部落格

小家庭的雙薪父母得將幼兒送至托育才能繼續上班,對育兒津貼實在無感。攝影/李品洋

現今社會的組成結構多為雙薪家庭,夫妻都要上班的情況下,大大影響了生育意願,政府多年前就祭出育嬰津貼、育嬰假、育嬰留職停薪等政策,但從生育率、生育胎數等數據上來看,都不見成效,民眾依舊認為照顧孩子與就業難以同時兼顧,且幼教問題層出不窮,許多家長不放心將幼兒託付他人照顧。

育有五歲孩子的陳文娟認為,希望政府將心力放在培養友善的育兒環境上,雖然育兒津貼能有一點點的幫助,但卻是治標不治本,父母工時長、教育環境等問題,還是未得到改善,若根本問題沒得解決,並不會對政府政策抱持期待,更不會讓年輕人有把握生兒育女。

新政策釋出一個月,還沒有數據能顯示成效,但育兒津貼政策實施多年下來,未見生育率有起色,家長無感聲浪不斷,民眾期盼政府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對真正的問題點對症下藥。

托育補助規定多 業者盼政策別限制家長選擇空間

為了減輕家長們對於學費的負擔,中央政府以減免學費的方式發放育兒津貼做為補助政策,其中托嬰中心分為公托、私立、準公共化私立,幼兒園則分為公立、私立、非營利、準公共化四種,每種類型分別會獲得不同金額的補助。

0至2歲育兒、托育津貼補助比較。製圖/戴君伊、資料來源/衛福部社家署
2至4歲幼兒園育兒津貼補助比較。製圖/戴君伊、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

公設托嬰中心每月補助3000元;私立2500元;準公共化私立6000元,幼兒園的部分,公立幼兒園學費每月約4000元至5000元,補助後免學費,且雜費部分,家長每月繳費不超過2500元;非營利最多繳3500元;準公共化私立最多繳4500元,一般私立則是每月領2500元的補助。

政策多樣使得家長在選擇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時,得先瞭解各家補助內容,才知道對應可得到的金額,讓許多人非常頭痛。

私立托育中心早晨準備有機芭樂點心給幼兒享用。攝影/戴君伊

對於政府祭出的「準公共化」政策,台北市私立芭蒂恩蒙氏家園托嬰中心洪主任表示,托嬰中心是高成本行業,每家的教育理念、教師多寡、師資、提供的照顧、餐點、設備等,都會有所不同,限制配合政策園所的收費、教師薪水,並不妥當。

  • 準公共幼兒園:私立幼兒園與政府合作,「收費規定」、「教師及教保員薪資」、「教保服務品質」、「教保生師比」、「基礎評鑑」與「建物公共安全」等6項條件,須符合政府限制的規範,雙方簽約後,即成為「準公共幼兒園」。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

同時身為育有兩個小孩的媽媽,洪主任說到,不是只有家境富有的家庭才會讓小孩讀私校,有些家長是想讓小孩有較好的教育環境,因此選擇私立園所,若有業者胡亂開高價,卻沒提供良好的環境、照顧與教育,遲早會被淘汰。而政策本就有所得稅收20%以上不得申請的限制,若再降低送往私立可領取的補助,反而像在懲罰願意讓小孩讀私校的家長。

托嬰中心的洪主任將孩子們視如己出,給予最好的照顧。攝影/戴君伊

若以日本的育兒津貼補助方式為範例,不要區分園所種類,將補助款依家庭綜合所得稅多寡發配,家長就能自行評估觀察,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理念與環境。如此一來,園方的成本、品質、營收不會被綑綁限縮,家長也不會因補助金額影響選擇,才能同時保障家長與園方的權益,共創雙贏局面。

育兒津貼全面擴大 試算補助省多少?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曾表示,自2017年起,台灣的新生兒出生人數已少於20萬人,今年又比去年更少,生育率情況若持續惡化,恐怕到了2025年台灣人口會呈現負成長。因此政府透過持續推動政策,期望減輕家庭育兒負擔、改善婦女勞動參與率與入園率的問題。

年紀較大孩子接受教育。攝影/李品洋

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指出,最新的「擴大發放育兒津貼」編列了將近400億元的學前教育預算,統一由教育部發放,希望零至五歲的幼童,不論有無就學,都能獲得完善的照顧。

若以自行照顧零至四歲的孩童作為試算的例子,每個月可以領到2500元育兒津貼,一年12個月,五年下來,可獲得15萬元育兒津貼補助。另外,孩子滿五足歲以後,就讀公立幼兒園免繳幼兒園學費,換算下來約等於獲得15萬5000元的補助津貼。

托嬰中心會有專業老師照顧嬰兒,父母可以放心去工作。攝影/戴君伊

雖然補助金額看似不少,但親自帶孩子,會讓父母一方少了一份收入來源,津貼也就只是些微的補貼支出。因此,家長並不會因為有補助津貼而生小孩,而是生了小孩後,才會關心補助津貼的相關議題。

只有當政策不單單只是補助金錢,也需有更多方式有效減輕父母育兒經濟負擔,夫妻才會願意因育兒政策放心的生小孩,達到提升總體生育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