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神像製作艱鉅 匠人蔡爾容:要做就做到最好

記者 徐瑩、羅月敏/採訪報導

華人自古以來就有通過神像來護佑家宅平安的傳統,神像有一紙二木三銅的做法,那麽其中最靈驗的就是紙神像。紙神像從東漢末年就開始興起,可是因爲現在人們的生活水準漸漸提高,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度越來越小。

如今最靈驗的紙神像的製作人,在華人地區也只有雲林縣唯森紙藝坊的蔡爾容先生和他的妻子卜雅菡女士在製作,他們在二十幾年前放棄了高薪職業,毅然決然的回到雲林將這項千年的手工藝傳承下來。

匠人精神 匠心工藝

紙神像的製作技藝已經少有人知,人們更多關注的是拜神的儀式感而不在乎神像本身,蔡爾容擔心父親的手藝失傳,當機立斷放棄科技業高薪,從父親手中接手這項技藝。爲了追溯古法,夫妻倆花了五年的時間,翻閲了上百本古書資料,走遍了華人地區的圖書館,終於得到失傳200多年的古法技藝,然而得到的關於紙工藝的方法不到一張A4的紙的大小。

在訪問過程中,蔡爾容露出很堅定的眼神,「我就想趁著我們還有這項基本技術的時候趕快把它還原回來,不然以後想再還原那就更困難了。」他邊說邊做。工作坊不大甚至可以說很小,儀器能夠施展的空間不大,蔡爾容說:「我們當初有三套房子,全部賣掉了,留了一套最小的給自己,夠住就行」。

紙神像製作工序很複雜,耗時也很長,一尊神像光身體就要花費三十幾道工序,製作時間近半年,還得是三個人一起做,過程中只要有一道錯了那就得重來,這樣不停的反復試驗,他終於找到了紙神像能夠千年不腐的秘密,他的妻子卜雅菡介紹:「我們的紙塑原料就是竹纖維,因爲它不會發黴,而且不會長蛀蟲,所以它才能維持的很久。」

跟著卜雅菡的腳步看到旁邊的一桶白色的液體,卜雅菡介紹,「這是用來黏貼的,是用麵粉製作的,紙神像的黏著劑一定要是純天然的,不能用人工合成的膠水,那麽第三個因素就是顔料,我們的顔料就是使用國畫顔料,一定要礦物性顔料,一般的顔料曬幾天就變色了,而我們的就不會」。

蔡爾容指出,因爲需要配合臺灣的傳統祭祀文化特點,不斷地改進加工技藝,相當於查漏補缺,他說:「因爲臺灣的廟宇特多,鞭炮也很多,所以如果用普通的薄紙彩繪的,出去繞境回來就沒有了,所以我直接將祂的衣服改成用綢緞的,直接下去刺綉

蔡爾容一個接一個將自己製作的紙神像拿出來給記者觀看,並且說明瞭製作過程和他的改良技法,並叫記者上前去摸了摸神像的四肢,發現可以活動,像人的四肢一樣有筋骨。細細觀察發現神像的手動作和位置都不一樣,並且角度也不一樣,詢問之後才得知蔡爾容製作神像是懷著對神明以及歷史文化的憧憬而做,從面部表情,軀體動作,服飾材料等等都做足了功課,一點也不馬虎,蔡爾容說:「你不做就不做,那麼你做就要做到最好

文創限制 望能傳承

文創,表面上來看是文化中衍生出來的創意產品,然而現在好像進入了一個文創高峰年,什麼都可以拿來做文創,原本一個想讓傳統文化的傳承的創新方式,現在卻成了大眾消費的娛樂產品,可悲可歎,做著王船的蔡爾容突然停下來歎了口氣,站起身,拿起媽祖神像說:「臺灣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被文創限死了,我們去國外參展人家都不知道什麼是文創。」

參加多次國內國外展覽的蔡爾容也結識了很多紙雕藝人好友,同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被列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傳統手工藝,華夏民族的精神植根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所以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了我們這一代的責任與義務。

訪談中提到傳承,蔡爾容笑著擺了擺手說:「我曾經有招過學徒,一個月就全部跑光光了,做不住。」他指出,這一代的青年人太過浮躁,對於傳承可能僅僅是因為三分鐘的熱情,並沒有這些老手工藝人的一腔熱血,為傳統文化獻身需要很大的勇氣,卜雅菡也笑道:「我原本是住在臺北的,後來跟著蔡先生到了北港,就覺得這個責任突然就落在了我們身上不能斷掉。」

天已黑,蔡爾容仍然在工作,有時候覺得睏了就會在椅子上小憩一會兒然後繼續做,如果說人之所以能成功,肯定就是靠著這樣持之以恆的匠人精神吧,蔡爾容現在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將紙制技藝傳揚出去,更是做到了對自己的問心無愧,望更多人能夠知道有這樣一個技藝,並能繼續將它傳揚下去。

Posts created 35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