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生紙使用率低 破除迷思為首要

記者 邱雨彗、周庭亘、蔡承恩、林婉蘋/採訪報導

2018年3月中旬傳出台灣衛生紙價格喊漲,掀起一場延燒四天的「衛生紙之亂」,各大紙廠無不加班趕工,但送貨效率還是趕不上民眾的掃貨速度,衛生紙供不應求。現在市面上除了一般衛生紙,還有再生紙漿製造的再生衛生紙,但兩者的在台銷路卻相去甚遠。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在2018年2月底發布的新聞稿中,關於各國如廁用紙使用狀況之說明,日本使用環保衛生紙的比例為65%,歐美國家為50%以上,而目前台灣僅不到5%民眾使用再生衛生紙。

永豐餘消費品實業公司清水廠廠長羅平定闡述著廠內運作流程。攝影/蔡承恩

通常廢紙回收後,經過分類會再販售到造紙廠進行加工。永豐餘消費品實業公司清水廠廠長羅平定指出,一般衛生紙的製作過程分成「散漿」、「抄紙」及「包裝」三大步驟。先將製紙原料打成漿,接著成型製紙,最後包裝出貨;而環保衛生紙在抄紙前得多一項「脫墨」的工序。

再生紙在台灣市占率始終不高,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彭元興表示,相較於純木漿製的一般衛生紙,再生衛生紙的紙面稍微粗糙,顏色也非純白,民眾在使用感受上便容易有落差,對再生紙的衛生問題產生刻板印象;許多人也質疑再生紙的品質。

鑫天利紙業專案經理陳俊傑表示,再生紙的白度確實略低於一般紙張,但影響紙張品質的關鍵,還是在紙廠處理廢紙的技術成熟度。

昶強廢紙回收公司廠長周敬傑指出,根據回收紙的種類、品質不同,再生而成的紙張也不一樣,沒有任何印刷及淋膜膠的白紙品質最高,單價也最高;有印刷字跡的中白紙為次等;而有彩色印刷和淋膜膠的中紙則是價格最低的廢料。陳俊傑表示,為使再生纖維品質穩定、賣相良好,再生紙比傳統造紙多出更多工序,因此價格通常會高於一般紙張。

紙類用途廣泛,除了再生衛生紙,日常生活中其實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紙製產品,依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提供數據,台灣造紙業每年收購國內各式書報廢紙作為再生紙原料,總量達250至270萬噸。

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謝世平表示,常見的瓦楞紙箱、擦手紙及印刷用紙,有許多都是利用回收紙再製而成,其餘如文化用紙、工業用紙、家庭用紙也可以透過廢紙再製,再生紙早已普及於每日生活中。

陳俊傑提到,近年消費者除了考量紙張品質,更在乎紙張及其製作過程是否環保,而把再生紙做為印刷品的首選。大型紙品生產企業正隆公司表示,每使用1噸回收廢紙便可減少砍伐20棵樹,因此選用再生衛生紙十分環保。推廣再生紙,除了降低對林木的依賴也減少垃圾產量,使自然資源能夠循環利用,並將每一份資源產值最大化。

造好的紙會形成捲筒狀以利裁切加工等後續動作。攝影/蔡承恩
紙廠綠色生產 再生衛生紙護環保

台灣目前通過環保標章的再生衛生紙已高達33種,國內造紙大廠也皆有製造相關產品。但民眾除了對環保衛生紙的衛生品質抱有疑慮,也對其製作過程是否真的環保打上問號。

對此,謝世平表示,現今的造紙產業已朝向綠色生產、循環經濟、節能減碳的永續方向努力,過程包含產品循環、能源循環與水循環,整個造紙循環形成綠色環保。

  • 循環經濟英語:circular economy)是一種再生系統,藉由減緩、封閉與縮小物質能量循環,使得資源的投入與廢棄、排放達成減量化的目標。循環經濟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好比說是一個未來真正可永續發展、零浪費,並可與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資源共生的想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羅平定也指出,再生衛生紙進入下水道後,經過層層關卡所形成的活性汙泥會變成泥餅,這些泥餅經乾燥或發酵可成為堆肥、燃料,甚至是沼氣提供能源,再生紙廢料二次成為再生資源,更與各產業環環相扣。

另外,廢水處理亦是許多環保團體所關注的議題。行政院環保署規定,造紙業懸浮固體(SS)不得超過30 ppm(百萬分點濃度)、1,5-環辛二烯(COD)不得超過100 ppm、生化需氧量(BOD)則不得超過30 ppm。彭元興指出,目前台灣造紙場的用水都是循環使用,所排出的廢水也都符合法規標準。

造紙所產生的廢水會經過處理再排放。攝影/蔡承恩

許多民眾認為,環保衛生紙的價格應比一般衛生紙更低廉,對此正隆公司指出,自家所產的再生衛生紙原料為國內回收紙,為投資更先進的環保設備產出高品質的衛生紙,故成本會直接反映到環保衛生紙上面,因此環保衛生紙的價格才會與一般衛生紙差異不大。

其實生活中不乏再生紙產品,使用再生紙,可以達到永續利用、減少樹木砍伐,並減緩溫室效應,若是民眾對再生衛生紙的心態更為開放,台灣對環保的貢獻便能再更進一步。

 

關稅差異影響台灣紙業 環境與經濟需兩全其美

隨著電腦科技進步,資訊傳遞不再單靠紙張,如今許多報章雜誌電子化,人們對紙張依賴性逐漸降低,但紙仍是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重要資源。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彭元興敘述著現今造紙業的狀況。攝影/蔡承恩

彭元興表示,做為資訊傳遞的文化用紙量雖逐年萎縮,但工業用紙量卻日漸成長,紙業與其他產業環環相扣,有產品的地方就需要包裝,而紙張恰好就是價格最低的包裝材料。

即使用紙量維持成長趨勢,相關產業卻沒有因此蓬勃發展。台灣過去禁伐天然林30年,國內林業萎縮沒落,木材、紙漿需求多仰賴進口,而政府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重創台灣紙業。

「那時台灣加入WTO,造紙業是第一批被犧牲的產業」,彭元興指出,加入WTO後,開發中國家出口紙張至台灣時不需繳交關稅,但台灣卻必須繳交5%至7%的關稅才能出口,因應關稅差別待遇所產生的成本,削弱了台灣紙品的競爭力。羅平定也無奈表示,「吃虧的是,我們賣到東南亞要關稅,但中國大陸賣到東南亞卻不用關稅」。

而造紙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樹木砍伐及大量用水,民眾多認為這兩點十分不環保。對此,彭元興及羅平定均表示,適當疏伐人工林反而有助於森林健康生長,而為避免紙張由非法砍伐樹木製成,許多紙業、林業會申請FSC認證,藉此把關原料來源。

彭元興指出,國際製造1噸紙普遍需消耗10噸水,而國內三大造紙廠目前1噸紙的耗水量約5到6噸,並無超過國際平均值,但用水量依然非常大,雖然能再降低用水量,但相關水循環技術的提升將拉高成本,相對國際競爭力也會因此下滑。

為維持產業競爭力,經濟跟環保必須取得一個平衡點,彭元興表示,「太注重環保而沒有競爭力,別人就把你打死,但以台灣的民意,環保做不好就不可能永續經營。」紙業發展確實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傷害,但如何將傷害降至最低並維持競爭力?這是台灣紙業目前所面臨的挑戰,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Posts created 5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