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不再大眾臉 罐頭遊具說再見

記者 陳盈臻、高翊綺/採訪報導

一般對傳統公園的印象大多是一成不變的罐頭遊具以及空間設計感不足,但近年來台北致力推廣特色共融公園。共融公園提供給不同年齡層的人使用,針對不同年紀的小孩設計適合他們遊戲的設施,也為身障人士打造可以結合輪椅使用的遊樂器材,甚至也有屬於長者的遊具,創造一個所有人都能共享的空間。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是由一群媽媽們因為政府無預警拆除公園設施而成立,特公盟向政府積極爭取並搜集許多國外共融公園的案例,期望台灣也能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公園。

共融公園中的遊具都是經過特殊設計而成,每項設計也促進人體的肢體感官發展,不同造型的溜滑梯為使用者帶來不同的興奮感,也能整合四肢協調,而適合大孩子的造型攀爬網更挑戰他們的肢體協調以及肌耐力。針對身障需要輪椅輔助行動的人也有專屬的盪鞦韆及其他設施,讓身障者也能享受與一般民眾一起遊戲的樂趣。

造型遊具對兒童更具挑戰,大人小孩也能共樂。攝影/高翊綺

除了融合當地文化也讓公園綠化,打造出生態公園,例如,台北象山公園設有樹蛙保育區,公園處處看得到用樹蛙裝飾的地方看得出設計者的巧思,雨撲滿也是象山公園的一大特色,看似一片草皮其實地底均特別設計過,可以儲納雨水重複利用水資源。

象山公園雨撲滿介紹。攝影/高翊綺

雖然新型態的公園設施是現在流行趨勢,但這些遊具使用不當有可能引發安全顧慮,除了告示牌宣導之外,可以加強圖示的方式讓使用者一目瞭然,也可以設置 QRcode 手機一掃就有介紹短片讓使用者更清楚注意事項。遊樂場的地板鋪面也能改成衝擊力更小的木屑或沙子替代。遊戲過程中也建議家長在側陪伴孩童使用設施,更能夠避免意外發生。

就目前的特色共融公園而言,不同年齡層的遊具仍分配不均,大多還是以年紀較小的兒童設計為主,大孩子或者成年人喜歡使用的設施較少,甚至忽略長者的器材,有些公園對於寵物家庭也不夠友善。目前的情況無法達成共融每個人、任何人都能使用的初衷,許多專家也在討論解決方法,力求創造一個所有人都能共融共享的遊戲空間。

特殊設計鞦韆,幼兒也能玩。攝影/高翊綺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