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運動

對抗經營困境 運動媒體甘苦談

記者 高睿鴻、謝一謙/採訪報導
生存壓力大 運動媒體甘苦談

隨著人類社會步入網路時代、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媒體的種類形式也越來越多元。所以對閱聽眾而言,收看、接觸傳播媒介的管道,自然也變得更多。不過,這也導致媒體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 網路、影音、紙媒等多方勢力混戰,搶食閱聽眾注目度的難度與日俱增。

為了搶快忽略查證、為了流量譁眾取寵,在眼下的媒體環境時有所聞。過多的媒介管道、海量的閱聽選項、龐大的競爭壓力,迫使部分媒體為了營利及能見度,犧牲內容的品質。

當然,並非所有媒體都選擇這樣的經營模式。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就會好奇,傳統類型的運動紙媒、或者不以追求流量為目標的新式網路媒體,他們有辦法生存下去嗎?

以台灣的環境為例,「體育」議題在我國只能算是小眾市場、關注度相對不高。那麼運動雜誌、或其它類似的運動媒體,經營現況究竟是如何?在各方勢力夾殺下,運動雜誌、或是致力於追求品質的運動網媒,能否生存下去?正面臨哪些經營端的麻煩?有辦法解決嗎?

雜誌社存放的各類型雜誌。攝影/高睿鴻
改變媒體形式 讓更多人參與平台

「運動視界」就是一個與傳統網媒有別、開放給任何人參與運動寫作的平台。網站主編楊東遠說:「主要還是想擴大這個機會,讓更多人能參與運動新聞報導、或者運動寫作這塊。」他表示,運動寫手在台灣算是一條窄路,對一般人來說,若沒能獲得大型媒體公司的錄取,通常就不會再有機會繼續寫作了。

楊東遠接著補充,以前他也對運動寫作極有熱枕,但沒辦法應徵到新聞媒體當體育記者。就是因為這樣的自身背景,才萌生建立運動視界的動機。他說:「我現在創了這個舞台,等於是能幫助到像我一樣的年輕人,給他們一個圓夢的機會。」

運動視界讀者正在閱覽該網站。攝影/高睿鴻
網路時代求生存 紙媒內容專業化

相較之下,「美國職棒雜誌」就是所謂傳統的運動媒體。只不過,幾乎所有客觀的事實都指出,紙媒的狀況可說江河日下。知名運動影音頻道YouTuber鄭智洋就說:「雜誌…它的缺點是它的時事性太慢了。」

「以時效性來說,因為NBA這種東西講求時效性,你交易案當天做出影片、跟隔天出影片,流量真的有差。」他認為,網路文章也許還有人看,因為畢竟很多東西是影片取代不了的,但是雜誌很可能會第一波被炒(被淘汰)。

但就算環境艱難,紙媒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美國職棒雜誌總編張聰富表示,紙媒最大的優勢是能用比較長的時間,去醞釀、執行一個專題報導,這個是報紙、電視電子媒體……等等較難辦到的。

棒球粉絲團「藍血球」主編簡子傑也說:「我覺得運動紙媒可以做比較深入的報導、或者是精美的設計。而且『精美的設計』是在其它種媒體平台較難實現的。只有紙媒,圖片跟文字互動的感覺,會比較緊密一點。」

棒球粉絲團「藍血球」主編簡子傑和他收藏的美國職棒雜誌。攝影/高睿鴻
運動媒體困境:銷量跌 獲利難

然而,上述的這些優點,都無法掩蓋運動媒體經營不易的事實。美國職棒雜誌編輯涂宗宏說:「這四五年來,它(雜誌銷量)已經慢慢跌了。當初可能就是(每個月)六七千本,目前就只剩下兩三千本。如果你算那個比例是很驚人的,它(銷量)就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不僅紙媒陷入困境,網路媒體也不見得好過。由於經營方針強調文章品質、避免譁眾取寵刻意衝流量,運動視界的獲利難度也比其他同業高。楊東遠說:「我們做運動視界四年,其實每一年都在燒錢,只是說一年燒得比一年少。這四年燒下來,其實我們也燒了快兩千萬。」

抵抗傳媒業寒冬 運動媒體想新招

為了擺脫眼前困境,張聰富提到,未來有可能考慮將內容同步轉往網路、藉以加強行銷。美國職籃雜誌主編古硯偉則表示,目前雜誌的市場還算是可以生存得下去,但整體環境也甚不理想,因此接下來會思考該如何在傳統的架構中做突破,重新抓住讀者的心。

未來運動雜誌的內容也有可能轉向網路。攝影╱高睿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