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經營不易 人才缺乏難生存

記者 伍純秀、符芳萱/採訪報導

近年來台灣越來越多社會企業成立,它們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與一般以營利為主的企業不同,社會企業更強調「社會責任」,但為了永續生存必須結合商業模式經營。

一開始社會企業的概念是從歐美引入,台灣直到近年才開始發展,輔仁大學企管系教授胡哲生表示,社會企業其實是種概念,將商業經營與社會議題結合,議題面相包含弱勢族群,更遠擴及到環境與人權議題。

多扶接送 提供身障者服務

投入身障者接送服務多年的許佐夫,原本其實是一位紀錄片導演,後來因為外婆生病需以輪椅代步,才發現台灣環境對於行動者的不友善,因此決心投入社會企業,提供無障礙的服務,從一開始的醫療接送,到後來的旅遊服務與輔具租借,朝向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熟練操作機器,提供給身障者便捷的接送服務。攝影/伍純秀
成本自行吸收 社會企業經營難

僅管邁入第十年,但其實一路走來卻不容易,多扶假期副總經理劉亦中也坦言,社會企業確實很難生存,不像一般企業會去精算所有成本,而是有些成本必須自行吸收,像是旅遊前的事前場勘,因為服務的對象是身障人士,因此他們堅持場勘人員必須親身坐上輪椅順過所有流程,但這些無形的成本都必須自行吸收。

除了資金的問題之外,根據2017年星展銀行「社企大調查」調查1077份有效樣本,資料顯示出社會企業常面臨的困境,以人力不足的26.5%與缺乏行銷通路的24.9%為最高,再來是缺乏經營管理人才的14.3%,還有公眾對社企認識不足也有10.6%。社企人才的匱乏,加上民眾對社會企業知識薄弱,也讓社會企業難以生存。

多扶接送社會企業提供無障礙服務,但處境極為艱難。攝影/符芳萱
社會企業人才缺乏 民眾觀念薄弱
胡哲生表示,社會企業常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經營人才的缺乏。攝影/符芳萱

對此,劉亦中無奈表示,大部分不理解的民眾會以為是詐騙,不認為會有組織在做這樣的服務。另外一個問題是在於社會企業人才的匱乏,她說,其實在一開始經營時期非常辛苦,不管是執行長許佐夫或是員工,並沒有人真正是社會企業專業的人才,以多扶假期為例,可能有人曾經有旅遊工作經驗,但是要同時具有身障又有旅遊經驗的人卻是相當缺乏。

胡哲生更進一步說明,在企業人才部分其實不虞匱乏,甚至還可能過剩,但是社會企業人才卻非常不足,因為社會企業人才比較特殊,不僅需要具備社會關懷,並且可以結合各領域專業充分發揮,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儘管社會企業環境如此艱難,但卻仍有一群人持續在社會上默默努力,對於他們來說獲利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夠在服務的過程裡,實踐社會價值,讓社會議題能獲得改善與重視。

 

Posts created 10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