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面面觀 老人共餐不共『參』?

記者 林冠吟/採訪報導

台灣已於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十人當中,就有4人為65歲以上,而在這4人當中,則有1人為85歲以上的超高齡長者。

107年3月底我國戶籍登記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4.1%,超越聯合國標準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製圖/伍純秀

台灣六都之中,又以台北市人口老化最為嚴重。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顯示,台北市老年人口已超過43萬人,預計將在2021年就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當中就有1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為使長者獲得更完善的照顧措施,台北市長柯文哲取消重陽敬老金,改推老人照護福利系統,期盼台北市的長者都能安養天年,而其中最為人所知的項目為「老人共餐」。

「老人共餐」已行之有年,但近幾年因政府大力推廣與媒體報導,才讓「老人共餐」較為人所知。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推行老人共餐的目的在於「形成老人團體,讓老人照顧老人」,吃飯並非最主要的目的,而是製造機會讓長者能夠走出家門,有機會與鄰里互動。

 

活動中心不足 場地哪裡來?

台北市截至107年為止共有361處共餐據點,目前共餐主要推行者為鄰里長,對於主要推行者里長而言,要真正落實老人共餐,還須先克服重重困難。除經費問題不說,要舉辦老人共餐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空間問題。

古莊里里長劉泓麟。攝影/林冠吟

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不是每個里都有里民活動中心可以做使用,古莊里里長劉泓麟表示,古莊里的活動空間只有里辦公室,沒有里民活動中心。里辦公室約1-20坪,只能容納約2-30人,但一個里的老人家絕對不止30人。

由於現在少子化的原因,很多學校都有空閑的教室,希望未來政府能夠和學校單位合作,讓學校開放場地作為社區老人共餐的據點。

新營里里長何國榮則表示,台北市的活動中心都很小,只是剛好社區一樓是公共空間,所以才能在這裡辦老人共餐。「我的地方比較大才能這樣做,但不是每個里都能這樣。」

對於空間不足無法舉行老人共餐的問題,柯文哲回應,台北市已在進行EOD計畫(市有建物及用地整合運用導向之都市發展計畫)。因應少子化,台北市有近70%的校舍都需要改建,社會局將會計算每區的社福空間數,進而調查社福空間是否足夠,是否需要添加。

 

人力短缺 志工該不該給薪?

除了空間問題需要克服之外,「人力」問題亦是迫切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之一。台北市老人共餐的呈現方式,可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訂購便當或承包給團膳廠商,另一種則為自己烹調。多數的鄰里,為了長輩的營養與需求(食物會較為軟爛、細小…等),常採用後者,一方面可以掌握里內長輩的營養攝取,同時也能在烹調的過程中促進里民之間的感情,可謂一舉數得,但誰來烹調,就成了問題。

正在準備菜色試味道的志工奶奶。攝影/林冠吟

古莊里里長劉泓麟表示,古莊里以自己烹調為主要的共餐方式,烹調的人力仰賴里內志工互相幫忙,而這些志工多數都是60歲以上的婆婆媽媽自發性的幫忙,如果沒有她們真的辦不起來。

在旁邊「撿菜」的志工。攝影/林冠吟

新營里里長何國榮說:「我們禮拜一到禮拜五都有共餐,會有志工來幫忙,但後來我們會給他們一點錢,畢竟他們做得也辛苦,而且如果沒給他們,誰會一直來?」

台北市長柯文哲對此認為,「如果志工需要給薪水,那就讓社會局來辦就好,這就是公私協力嘛!」他認為,社福系統還需要從長計議,但如果要全部都由政府來做,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要照顧的人太多了。「解決方面不是全部都由政府接管,這還需要從長計議。」

地方不同調 柯文哲:「里長非最好選擇」

除了執行面上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外,老人共餐還面臨了地方不同調的狀況。老人共餐的推行極度仰賴里長的推行意願,若里長有意願推行,那麼該里的老人共餐成效將會相當不錯;反之,若意願不高,老人共餐的執行也會相對較低。除此之外,還需考量每一區的社經背景與風俗民情不同,進而影響到老人共餐的推行。

以新營里為例,新營里每週一到週五除了共餐之外,還與南機場合作,將賣象較為不佳的麵包等剩食,重新運用轉為里內長者們的「下午茶」。但在景行里,卻因為場地受限,再加上緊鄰景美夜市,里長劉竹英認為景行里位處商業區,食物多樣、應有盡有,也沒有適合的場地舉辦,就不以推行老人共餐為主要項目。

排隊等待盛飯的長輩們。攝影/林冠吟

柯文哲坦言,他同意老人福利政策還需要很多的修正,對於地方不同調,他認為里長並不是推行老人共餐的最佳人選,老人共餐的推行應交由「社團」如社福團體、宗教團體等來進行。

「最理想的承辦單位還是應交給教會、宮廟,坦白說里長是最後的選項。」他解釋,里長受任期制影響,若推行共餐的里長在下一次的選戰中失利,無法確保新任的里長是否會繼續延續原有的政策,造成政策斷層。

 

政策無法人人享用 柯文哲:「有錢人幹嘛拿?」
台北市長柯文哲。攝影/劉奕辛

老人福利政策與重陽敬老金相較之下,最為人詬病的不外乎是「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到」。柯文哲表示,「齊頭式的福利政策,特別是一次性的消費社福政策是沒有道理的。彰化市的敬老金可以領到九千塊,如果以彰化市的財務狀況可以領到九千塊,那台北市應該可以發九萬塊。這種擴充敬老金的發放是典型的買票政策。」

他強調,社福政策本來就不是給每個人用的,社福政策是給有需要的人用,老人共餐主要的針對對象是中低收入戶,有錢人來吃老人共餐幹嘛呢?他重申,老人福利政策有修飾的必要,但大體方向是對的,政府就應該做對的事情,不對的事情不要做。

除了老人共餐以外,台北市更針對65歲以上的長者每月發放480點的敬老卡,可以運用在公車、捷運與YouBike上。期盼台北市的長者們都能藉由敬老卡的發放,提高出門的意願,維持「要活就要動」的健康理念,藉此降低臨終前的臥床天數。

但實際走訪就能發現,多數長者家中都有腳踏車,對於YouBike的使用意願不高,古莊里里長劉泓麟表示,許多里內的長輩們希望政府能夠補助計程車費。

柯文哲表示,未來的政策將會慢慢放寬,先以公共運輸為先,再來開放場館提供長者們前往運動使用,至於計程車的費用補助已納入規劃當中,只要一上車就補助100元。他強調,「政策的推行要有政策的引導作用,為了什麼樣的目的,為什麼會反對發現金,這是懶惰的政府。我發現金給你然後什麼都不管你,講出來是為了換取選票。」

 

政策仍有不足 柯文哲:「政策發想到執行要時間」

但對於敬老卡的使用,台北市議員王閔生則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他建議市府未來能夠將敬老金與實物消費做結合,使行動不方便的長者們換取日常生活用品,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敬老卡的福利。

柯文哲表示,實物消費還是換湯不換藥,北市府現在在推動無現金交易,由於敬老卡都是實名制的,市府可以針對不同層級的老人來做點數調整,針對不同身份別的長者有不同的使用。「一個政策從發想到執行,需要時間,台灣需要一個可長可久的老人福利系統,不是1500發下去,就什麼都不管。」

享用美味共餐的長輩們。攝影/林冠吟

老人福利政策的推廣無論在政策面或執行面,都無法否認仍有許多不足,市政府在與地方的配合與推廣上,亦沒有想像中的緊密,造成市府與地方配合上有著不小的落差。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更預估在8年後就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大關,使得老人福利政策的推廣勢在必行。

如何讓老人福利政策更加完善,考驗著台北市對政策的發想完善度與政令下達基層的完整度,同時還需考量如何讓繁複的政令化簡為繁,再加上完整的配套措施,讓基層的執行者能夠以簡易的方式執行。在建立良好的模範後,藉由口碑相傳,獲得迴響,使其他地區的執行者能夠提高意願參與,讓台灣的老人社福政策越來越完善。

Posts created 35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