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肆虐 修法是唯一解藥?

記者 朱培妤、陳薇涵/採訪報導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資訊流通越來越發達,人一天可以接受到大量的訊息,而「假訊息」便流竄在各大媒體、個人社群當中,以訛傳訛下不僅會灌輸許多錯誤的資訊,嚴重的話更會影響大眾的生活

由於假訊息的定義十分的廣泛,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下簡稱NCC)接受《小世界》專訪時表示,為維護新聞自由,對於監理的重點在於媒體業者是否落實事實查證工作,避免因未查證或查證不確實,而導致新聞製播發生片段取材、誇大、偏頗等以致損害公共利益。

網路上不實消息及假新聞,透過LINE傳播。 攝影/朱培妤

目前《廣播電視法》只規範電視及廣播媒體,維護媒體專業自主,保障民眾權益,防範假訊息的產生。而現今網路媒體當道,目前規範網路媒體的《數位通訊傳播法》尚未通過,立法院仍在審議當中,對此NCC回應:「政府會補強法制面的規範,結合政策和科技來防治假訊息。」

目前台灣對於網際網路內容的管理和社會的管理方式是相同的,例如:網路內容涉有違反我國的刑法、社會秩序維護法等法令,針對公然侮辱、毀謗、妨害秘密等不法行為,目前都訂有各類的處罰規定。

對於假訊息的處理,NCC表示,目前行政院已建立「即時新聞澄清專區」主動登載與推播和重大事件有關的即時正確新聞,NCC認為在第一時間澄清錯誤內容及透過各種管道播正確訊息是政府重要責任,各部會官網也都設置闢謠專區,主動澄清說明,並依照「發現、澄清、關注、存證、更正、查處」六大原則防制假訊息散布。

NCC防制假訊息的6大程序及原則。製圖/陳薇涵、資料來源/NCC

目前廣播電視、網路媒體皆為民眾消息來源的重要管道,對於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在職訓練,NCC表示,廣電方面,每年會定期舉辦宣導座談,呼籲廣電業者強化自律的機制。

另外為了避免假訊息可能透過媒體渲染導致負面效應,在民國106年的5月、今年的6月以及10月分別舉行電視媒體業者落實事實查核機制的座談,持續宣導電視事業引用網路訊息製播新聞,秉持客觀、公正的精神,透過多方對話,與業者溝通事實查核的規範、執行方式和重要性。

而對於加強網路平台、社群媒體、通訊軟體業者的在職訓練,NCC補充,在106年和107年邀請Facebook、Google、LINE等網路業者還有專家學者,舉辦多場網路分享會議,共同分享網路訊息事實查核機制進展,也對於未來網路訊息事實查核機制的強化提供建議,藉此協助網路平台、社群媒體、通訊軟體等建立一個溝通合作的管道。

針對加強民眾媒體識讀的概念,NCC認為,媒體識讀包含的層面十分廣泛,必須要公私協力共同推動。目前以教育部作為推動主軸,規畫在108年學年度實施的12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將媒體素養列為引導個領域的核心項目,同時增進教職人員對於媒體識讀的專業知識。

 

台灣媒體亂象多 加強媒體教育為首要

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陳澤美認為,台灣的媒體過於功利,為了達到目的、點閱率、賺錢,常常會捏造部分新聞事實,或是以聳動的標題吸引閱聽眾點擊,而民眾通常只習慣接收媒體丟出來的資訊,也很少去做查證。陳澤美說明,之所以假訊息能夠在社會中存在,原因是台灣的媒體環境素質普遍低落,媒體自律能力不足,而閱聽眾的媒體識讀能力也不高。

關於新聞媒體成為假新聞幫兇,網路上內容農場泛濫的情形,陳澤美強調,媒體教育一定要做好,做法有很多,現代人幾乎人手一機,每個人都是自媒體,可以將媒體識讀變基本的科目,甚至是從小開始教起。陳澤美以自身為例,談到自己也會教育身邊的長輩,如果在LINE收到來路不明的資訊,把關鍵字拿到網路上查詢,其實很容易就可以辨別資訊的真假。

應加強民眾媒體識讀能力。攝影/朱培妤

針對今年11月選舉期間,假訊息在網路媒體及新聞上大舉入侵,行政院為打擊假訊息,於1213日也提出多條散布謠言相關法令的修正案。律師洪大植表示,目前對假訊息訂定了規範,制定出相對程度的處罰,但假訊息的定義模糊,如果標準又訂定的不夠清楚,可能矯枉過正。

洪大植認為,以言論自由的方式處理比較妥當,如果有的媒體或是發表言論的人常常放出假消息,久而久之,民眾也會認為它沒有信用,自然會被淘汰。以法律層面去約束,比較治標不治本,治本的話還是需要建立資訊流通的平台,也不需要一定得界定假訊息的定義,政府也不會被貼上妨害人民言論自由的標籤。

提及行政院修法管制假訊息,陳澤美補充,不需要政府過度干預,台灣言論自由非常開放,難免會有假訊息的出現,但在社會自然的機制下,不可能只有一方的說法,每個人都能提出不同的觀點,假訊息就可以被修正。但媒體一定要多、要公開,不能一直在自己內部流竄,就不會讓假新聞生存太久。

 

假訊息三人成虎 柯文哲靠「鯊魚理論」打破謠言
台北市長柯文哲副發言人柯昱安。
攝影/朱培妤

在台灣的選舉文化中,時常會發現許多抹黑、惡意攻擊負面競選方式。而今年的九合一大選鬧得沸沸揚揚,台北市長柯文哲副發言人柯昱安提到,柯文哲遇到較於類似假訊息的操作,是遭人散播謠言。

柯昱安說,網路上有些粉絲專頁,背後分別對應了不同的政治立場,而這些專頁通常會做許多「梗圖」,未將事件的背景解釋清楚,以比較的方式和尖酸的文字,形成「貼標籤式」的攻擊,使選民反感、產生刻板印象。

「謠言確實還是對柯文哲選情造成衝擊。」柯昱安說明,由於競選團隊的人力吃緊,資源不足,若謠言並非擴散的非常嚴重,未影響到聲量、民調,團隊會傾向以低調的態度處理,不會透過回應去反駁謠言,避免議題浮上檯面。

柯昱安補充,比起網路,人與人之間的謠言傳佈還是比較可怕。選前十天,到市場進行掃街拜票時,發現常常有同一組人馬,在掃街場合挑在記者最多的時候散布謠言。等到記者們取材足夠後,嗆聲的人也就散了。掃街民眾雖然很熱情,但在那段期間柯文哲的相關新聞都是「掃街被嗆」、「被老人嗆」等標題,造成不佳的媒體效應。

面對不實的謠言攻擊,柯昱安坦言,當下也只能立即以文宣方式做澄清,呼籲民眾幫忙傳播出去。柯文哲曾提出一套鯊魚理論,理論內容是,如果被一個議題困住,就必須在短時間內拋出新議題,轉移大眾焦點。

對此柯昱安說明,在選前一周,柯文哲每天都有計畫性的傳遞「選情告急」這件事,也會設定好每天要講的議題,這就是他所謂的鯊魚理論,每天都要丟一些新的東西出來,讓他講的話成為媒體的標題。

而除了傳統電視媒體,網路已成為另一個政治戰場,柯昱安認為,不可能控制一個組織操作網路輿論,去影響選民對政治人物的看法。

他說明,柯文哲進入網路領域的時間較早,崛起的部份原因是很多人將他演說畫面傳上網路,因此從四年前選舉,就有一群支持者幫他捍衛這些政策,但網路上的反應是很直接的,還是要透過個人理念及所做之事去建立支持者,不會永遠存在一群人願意幫他辯護。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