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機車所排廢氣 PM2.5影響占三成

記者 楊馨心、謝翔宇/採訪報導

根據民國104年環保署統計,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排放量中,車輛所占百分比僅次於營建及道路揚塵,但製造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卻是所有汙染源之冠。想要擁有好空氣,不只要對固定汙染源加以管制,移動汙染源的排氣量也不可輕忽。

環保署曾於106監測調查台北都會區民眾通勤的空氣汙染物暴露程度,雖然駕駛汽車的PM2.5暴露量最低,但其單趟通勤產生的空氣汙染卻是最高的,其排放量可達0.31公克,捷運、公車及摩托車則分別為0.010.080.23公克。

  • PM2.5:空氣中的汙染物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粒徑大小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以微克/立方公尺(μg/m3)表示。

資料來源/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

空汙微粒對人體造成嚴重威脅,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報告顯示,空氣汙染會使全球每人的平均餘命減少1.8年;且104年全球城市PM2.5來源的百分比統計中,交通工具更占了四分之一。

全球城市PM2.5來源分配百分比。資料來源/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

汽機車所排放廢氣之成分中包含150200種不同的化合物,《空氣汙染防制法施行細則》中提到,所排放廢氣中的氣狀化合物包含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粒狀汙染物則包含了懸浮微粒。

針對現在移動汙染源製造的空汙對台灣造成的具體影響,環保署以書面方式說明,台灣境內的空氣汙染來源,移動汙染源對空氣品質影響約占三分之一,由於汽機車的排氣管相比煙囪這類的固定汙染源,更接近人體高度,所排放的汙染物也更容易被人體接觸及暴露。

環保署還補充,柴油車廢氣內含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多環芳香烴及粒狀汙染物等汙染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101公告柴油車廢氣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其危害程度及毒性並不低於一般煙囪之排放,因此要加強管制這類的移動汙染源。

近五年全台機動車輛登記數。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環境資源資料庫、製表/謝翔宇

106年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年報顯示,全台截至106年,機動車輛已有21704365輛,為改善空氣汙染情況,今年6月新修的《空氣汙染防制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

新法中關於移動汙染源,除了立定環保署必須每四年檢討修正空氣汙染防治專案,還針對出場十年以上的交通工具之廢氣排放量加嚴管制,環保署也在今年9月的記者會中強調,並不是要消滅老舊汽機車,而是針對未定期檢驗的車輛做出懲處,希望能促使民眾更換、安裝有效汙染控制系統,藉此降低空氣汙染。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製表/謝翔宇

環保署表示,與各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汰除二行程機車、淘汰一二期柴油大貨車、推動三期柴油車加裝濾煙器與推動電動蔬果運輸車,更包括了提升公共運輸使用人次,提升軌道貨運運能、港區運輸管制,致力改善移動汙染源造成的汙染排放。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副研究員王晴認為,台灣機車數量遠比其他國家多,且未進行總量管制,僅著重在淘汰二行程機車;而汽車更是只有定檢規範,柴油車過去曾管制過,後來卻又取消排氣檢驗,形同無管制狀態,台灣目前的管制是不足的。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科學類兼任教授劉玉龍對於修法內容也建議,除了制定法規,也要確實執行管理各類汙染源的排放。他認為,因為空汙關係民眾身體健康,必須嚴肅視之,應考量其可執行性、嚴謹性與嚇阻性。

對於超過五年以上的機車,每年要定期接受空汙檢測一次,環保署解釋,為提升機車定期檢測之到檢率,會持續與地方環保局執行加強路邊攔檢、落實未定檢及不合格車輛之裁處;且地方環保局也會寄發機車排氣檢驗通知書,向車主加強宣導定期檢驗之事,以提醒車主到檢,保持到檢率。

107年全台各縣市平均到檢率。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製表/謝翔宇

除了管制老舊交通工具,新空汙法還提出幾項實施重點。將加強查察烏賊車排放,將設置的攔查點並公布,以及規畫空氣品質維護區,規定886月前出廠的柴油車或二行程機車,禁止進入空氣品質維護區,或限制其進入時段,例如:國小學童接送區。

台北市在一線二站六處設置低汙染排放示範區,管制未合格車輛。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官網

王晴認為,台灣現有的空氣品質維護區,多劃設在空氣品質良好的地區,例如:陽明山、日月潭及阿里山等,雖然這些地區的空氣需要維持良好品質,但高汙染區更需要管制,設立空品區,才能改善空氣品質及維護民眾健康。

她進一步說明,空品區的相關細則與規範應盡速訂定,如高雄市提出要有合格標章的車輛才能進入空品區,但若是跨縣市行駛車輛,例如貨車,該如何取得其他縣市之標章等執行細節,至今仍無下文,可能需要中央統一規則,地方劃設與執行。

王晴還提到,今年的空汙法修法,引發二行程機車和柴油大貨車等老車車主反彈與不滿,肇因於環保署和交通部跟社會的溝通不足,對此她建議,宜增加公民參與的對話機制,多方聆聽車主的心聲,也告知交通空汙影響環境與健康的問題,了解實際執行的困難處,找出改善空汙和兼顧民生的平衡點,才是加強管制的重點。

對於空汙法施行至今,台灣的空氣品質改善情況,環保署表示,以PM2.5為例,空氣品質監測站全國手動測站的數據顯示,全國平均濃度在104年為22.0μg/m3106年為18.3μg/m3107年迄今則為17.5μg/m3,逐年下降;另依空氣品質監測站全國自動測站的數據分析,全國PM2.5紅色警戒站日次數,104年為997次,106年為483次,107年迄今是262次,顯示了近年推動空汙相關管制工作,空氣品質有逐年獲得成效。

 

降低廢氣汙染 交通工具革新

行政院於1061221日通過「空氣汙染防制行動方案」,加強推動空氣品質改善工作,除了訂定今年空汙紅害日減半,還推出119年公務車輛及公車全面電動化、124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及129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等三部曲方案,將透過部會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往各電動化目標推進。

為了鼓勵民眾淘汰舊型機車更換電動機車,政府也對特定車款提供7200元到12000元不等的補助;不只中央政府,各縣市也都推出金額不同的補助方案

至於鄰近國家的汽機車空汙管制相關政策,日本推動綠色特別稅收制度,加重老車稅率;新加坡的老車須另外支付道路附加稅,且每年會逐漸增加稅率;越南首都河內預計119禁止機車上路

廢氣排放與日俱增,不只油電雙混車、電動自行車等,許多能夠幫助改善廢氣增加的新型汽、機車種,也一一問世。

電動車的動能是來自電池,在加油站、賣場旁或捷運站等地皆能發現設有某電動車品牌的電池交換站,方便車主更換。且進行電池交換時,電池交換站會與電池同步資料,車主透過螢幕便能得知電池的資訊與里程數,同時還能檢查車況。

另外,某機車品牌新車款引擎裝有「自動熄火啟動系統」,當遇上超過30秒沒有催動油門,引擎將會暫時熄火,藉此降低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賣場旁邊設置電池交換站提供電動車車主更換電池。攝影/楊馨心

劉玉龍認為,電動車是降低汽機車排放廢氣的選項之一,但台電要有足夠的電源供應,研發更佳的油耗的引擎及除汙設計,且要定期進行排氣檢驗和取締超標排煙車輛,最重要的還是得確實執行相關空汙法規。

想要減少廢氣問題,除了電動車,環保署也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結合環保集點活動,推廣民眾多利用便捷綠色運輸網絡,減少交通造成之空氣汙染。

 

隱藏的殺手 廢氣危害不容小覷

台灣地狹人稠,路上車水馬龍,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暴露在每日通勤的尖峰時段之下,廢氣無形中也傷害了人體。汽車駕駛即使透過車內空調循環仍會吸收到少量廢氣,而機車停等區更為高濃度廢氣汙染區,人行道也是首當其衝。

機車停等區為高濃度廢氣汙染區。攝影/謝翔宇

據媒體報導,台北一名不吸菸也不喝酒的賴太太,於公園的汽機車入口處售票多年,在十多年前確診為重度肺阻塞。即使無抽菸習慣,長期處在嚴重不良的空氣品質下,也會使肺阻塞更加嚴重。

對於民眾如何自我防護,疾管署官網資料說明,布質口罩雖能達到80%的防護效果,但要吸附廢氣中所含的有機物質,仍需要使用活性碳口罩,且要定時更換。

小兒科醫生邱達忠表示,長期吸入汽機車廢氣,可能會引發肺部上皮細胞的突變,不僅有機會造成慢性的氣管炎、肺炎或其他呼吸道的疾病,最嚴重的結果還會引發肺癌。

至於民眾該如何自我保護,邱達忠說道,因為空氣就在周圍,而大家都只想呼吸新鮮的空氣,戴口罩能保護的範圍有限,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居住;如果是利用騎自行車或是慢跑來運動的民眾,最好就不要在交通繁忙的地方進行活動。

最後環保署強調,現今空氣汙染來源眾多且成因複雜,僅依靠單一管制不易有明顯成效,又因氣候變遷、氣象變化的不確定性以及台灣先天的地理條件,使空氣品質改善的工作更加艱鉅。未來管制措施應涵蓋各類汙染源,不分固定或移動汙染源、車輛不分大小均須納入管制,以全面改善空氣汙染問題。

Posts created 9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