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泰山巖繞境結束情形。攝影/黃柏凱
文教生活焦點

九月十八迎熱鬧–泰山大拜拜

記者 黃慶齡、吳昱德、黃柏凱、紀志勳/採訪報導

鑼鼓喧囂,舞龍舞獅與陣頭們輪番上陣,圍觀的民眾隨著精彩的演出不斷拍手叫好。農曆九月十八早上十點鐘不到,位於新北市泰山區、擁有265年歷史的頂泰山巖,早已擠滿虔誠的信眾,一同共襄盛舉「顯應祖師聖誕大繞境」的活動,也就是俗稱的「泰山大拜拜」,為泰山地區最大的宗教慶典。

本次主辦繞境活動的財團法人新北市泰山巖,一般稱作頂泰山巖,當中供奉的金面顯應祖師為早年泉州安溪人的信仰。百姓感念其普濟眾生,在乾隆年間由泰山仙景李氏家族奉迎來台。1754年興建後歷經漳泉械鬥遭焚毀、飽受風霜侵蝕而殘破的頂泰山巖,經過了多次大規模整修補建,廟宇外觀氣象萬千,庭內石雕壁堵、彩繪書畫等裝飾,均為日治時期保留至今的珍貴作品。1985年,泰山嚴被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 顯應祖師:俗名黃惠勝,西元1099年(北宋)生於福建永春縣,1134年(南宋)於福建安溪縣湖頭鎮大尖山坐化,是參禪得道,法慧高超的佛教神明。祖師得到渡眾,行醫濟世、樂善好施,為民排憂解難,深受信眾仰戴。時值大旱,祖師曝身祈雨,無不靈驗,人稱「黃水車」。

資料來源/頂泰山巖官網

繞境祈安賜福

泰山巖的總幹事王淑芳表示,頂泰山巖和繞境的另一間廟宇下泰山,均為當地的信仰中心,每年祖師聖誕所舉辦的相關慶祝活動以及繞境傳統,皆是希望能在顯應祖師的護佑下,帶給當地居民安定的力量。頂泰山巖廟方在這幾年順應民意,改變繞境路線,從原先沿著大馬路行走,改為繞行社區巷弄中,藉此深入住宅區,更加貼近民眾。

以往廟會傳統活動的舉行中,噪音、交通、環保等問題屢見不鮮,廟方與附近鄰里的爭執也持續不絕。對此,王淑芳說明,社區居民的抗議與怨言在所難免。但頂泰山巖與當地警局合作,也配合許多義警指揮交通,因此交通阻塞的問題並不嚴重。

顯應祖師在泰山地區已有265年的歷史,泰山巖早已成為了泰山居民的信仰中心,帶給地方安定的力量。在每年的顯應祖師聖誕繞境結束後,廟方都會供應平安麵分享給信眾,讓大家一同共享祖師聖誕的喜悅。

當地民眾在家門口等待遶境陣頭經過。攝影/黃柏凱

然而,平安麵的供應是由信眾們打齋維持,透過打齋的方式,廟方分享平安麵給信眾,而收到回饋後再打齋來造福更多人。泰山巖總幹事王淑芳說:「打齋都是隨喜的方式,不只在於金額的大小,而是在於分享的喜悅。」從以前幾乎沒有人在打齋,到現在大家都有樂於分享的心態,隨緣隨力,正是廟方所樂見的。

  • 打齋:以清淨的飲食供養正在修行的法師或居士。也就是與他們互結善緣,希望令自己所求如願。

資料來源/法鼓山

談到對於未來顯應祖師聖誕的繞境規劃,比起將活動辦得更盛大,廟方更希望能夠讓更多人參與這項盛事,讓不論是信徒或是在地居民,都可以一同分享祖師聖誕的歡喜。以享用平安麵的人數作為指標,王淑芳表示,今年人數更是突破以往,也顯示泰山巖正朝著親近泰山地區居民的方向邁進。

技藝精湛的醒獅團、由當地婦女組成的花鼓陣,以及吸人眼球的電音三太子等陣頭,組成泰山大拜拜的繞境團。隊伍在中午時分出發,天黑前將祖師護送回頂泰山巖。沿途所經之處,鞭炮聲與此起彼落的吶喊聲縈繞在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民眾站在路旁,營業的商家也虔誠地舉著香,等待繞境隊伍的經過,等待一年一度向顯應祖師表達心中感念的機會。

參與花鼓陣多年的社區媽媽蔡素杏。攝影/黃柏凱
頂泰山巖凝聚當地

參加花鼓陣五年多的社區媽媽蔡素杏,最初是基於讓自己多運動理由而加入,到後來會開始期待每年的繞境。大家都對泰山大拜拜的活動熱情參與,相信祖師會庇佑整個泰山。蔡素杏小姐指出,頂泰山巖對當地人而言,是精神寄託與信仰中心,而顯應祖師的祈安賜福,也存於每個泰山居民的心中。

 

廟會經濟的產生
卓克華研究台灣廟會文化多年。 攝影/黃柏凱

佛光大學歷史系教授卓克華表示,大拜拜的興起可用廟會經濟一詞來解釋,在日本則稱作寺廟經濟,是藉由將不同地區廟宇、神祇一起迎過來,來帶動廟會附近的經濟發展。

因為信眾會到市場購買祭拜所需的三牲,當地的小販餐廳都能因此受惠,所以廟會也帶動了當地飲食業發展。另外前往參拜的外地香客,也會借宿當地廟宇或是附近旅館,進而替旅館業帶來錢財。

然而,卓克華認為,有二個因素影響了泰山大拜拜的規模。第一點是外來人口的影響,多數外地人到台北工作,卻無法負擔起高昂的房價,因此選擇在新北市落腳。儘管居住在當地,卻不見得認同當地的信仰,或是有深厚的情感連結。另外,廟會活動通常選擇在白天舉行,這與上班時間有所衝突,因此缺乏熱鬧的人潮來炒熱氣氛。

第二點是泰山大拜拜缺乏足夠的內涵,僅止於拜拜和繞境的過程,不同於霞海城隍廟等大廟。霞海城隍廟在早期屬於全省性的宗教活動,能夠吸引中南部的香客前往參拜,在參拜的期間,還能到大稻埕從事中藥材或是南北雜貨的批發,進而帶動北台灣整體的商業發展。

卓克華提到泰山大拜拜若要繼續延續下去,必須加入文創的概念,學習墨西哥亡靈節,從擁有數百年的民俗節慶,搖身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若能將當初舉辦泰山大拜拜的發生原因找出來,把源由意義經過改造放大,找出泰山與其他鄉鎮有區隔的獨特性,才能在台灣眾多的大拜拜習俗中脫穎而出。

 

廟會的沒落與傳承
頂泰山巖繞境結束情形。攝影/黃柏凱

在以往的農業社會,天災人禍的發生,都會到廟宇進行祈福的儀式,祈求神明的保佑。如今在現代化的台灣社會裡頭,生活重心不再以地區為主,而是往都市作為發展,與當地的信仰連結也不如以往來的熱絡,廟會活動逐漸式微,使得傳統民俗文化開始沒落。

廟會活動是台灣珍貴的傳統民俗,不應依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完整的保存這項藝術,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泰山巖裡平安麵的供應對象,不僅限於顯應祖師的信眾,而是讓各地區的居民都能來共襄盛舉。

泰山巖跳脫單純信仰中心的定義,躋身新北市市定的三級古蹟,也吸引了信眾以外的民眾前來參訪。泰山嚴的例子證明了,只有更加親近人群,才能夠在廟會活動逐漸式微的現代社會永續經營,繼續維護傳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