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焦點

民眾挑戰登百岳 揹工隨行不可或缺

記者 林佩萱、周佳慧、夏珮純、王映文、古永萍、吳嘉瑩/採訪報導

山林生態豐富的台灣,整整有78%的土地都是山地,僅僅3200平方公里的島面積上就擁有268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

 

有高山自然就有一群熱血的登山客,不少人立志爬完百岳,但,在這個漫長的登山之路上,總有一群人會在後頭默默的幫助他們完成目標。他們是台灣最原始的勞工職業之一,「porter/揹工」,也可以稱做「山地搬運工」。最早可推測是從清代開始,高山原住民被平地人雇來為他們開路、領路、修築步道、以及搬運重物。

吳明旭墜崖事件 大眾看見「揹工」一職

2012年11月中旬,資深揹工吳明旭,在工作過程中,因負擔過重,併發高山症,墜崖身亡,領隊黃何金蓮發現其失蹤後,隻身反路尋人,也意外身亡。兩條生命的逝去,引起各界譁然,各大媒體平台爭相報導,政府部門也開始關注,第一次,「揹工」這個鮮為人知的職業,被搬上檯面,讓外界了解、討論。

數十名日本警察與原住民挑夫在臺灣山區採集植物標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工是全台最原始勞工職業,仔細追朔,其實「揹工」在台灣的歷史已有百年上,最早推測是從清代開始,高山原住民被平地人聘用,作為揹工,幫他們開路、領路,修築步道,及搬運重物。接下來到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要展開大規模的山野土地調查,但,當時沒有地圖、指南針等專業器具,只好聘用大批布農族人,擔任揹工嚮導。在廣大的山林間,他們憑藉前輩口述教導,就能辨別正確的道路。

 

現今「揹工」已演變成一種特殊的勞工職業,有專門幫遊客揹負行囊,也有幫忙運送山莊物資物、工程材料等工作內容。然而,在台的揹工所需的技能繁多,除了基本的負重、找路能力外,還必須備有烹飪、野外緊急救護、跑腿汲水、收拾善後的條件。

2013-2018年揹工人數增長圖 製圖/ 夏珮純

 

根據雪霸國家公園委託國家揹工組織台灣代表博崴媽媽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全台專職的揹工人數保守估計已超過五百人,相較2014年統計的180人,人數成長了約2.7倍。博崴媽媽表示雖然早期的揹工不受重視,時常出現被勞力剝削的情況,但在各方的努力下,情況已好轉不少。

 

揹工負重危險登山 重量換取酬勞
揹工歷年價格變化圖。製圖/夏珮純

早期的台灣揹工最常面臨的問題在於價格剝削以及超載的負重,普遍來說,揹工的價格是根據負重承載量跟海拔高度來調整,而現今的行情價格是負重三十公斤一趟四千元,不含保險費。但以早期的情況來看,若是行程安排為上山三天,揹工第一天上山可獲取四千,第二天就變兩千,第三天直接算一千,薪資成遞減式算法,資深揹工全蔣清表示這是雇主過度抽成的緣故,於是現在各界有了共識,制定薪資公定價為一天三十公斤、台幣四千元,防止隨意變價。

揹工所背的物品可重達30千克。攝影/夏珮純

不過,多人出遊的山友們若為節省支出,只聘請一兩位揹工,平均每位揹工所背負的重量都會超過三十公斤,甚至有的人會背負到六、七十公斤,明顯超出國際揹工組織所訂的標準-負重量不得超過體重的三分之一,從揹工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出,覺得自己背負過重公斤數的人數便高達七十五%。

曾擔任大學登山社的嚮導蔡依陵:「當時在大學時期,資金不足,沒錢請揹工,所有東西都要自己揹,女生揹到十五公斤就極限了,男生體力比較好,可能揹到二十公斤吧!我們登山有個觀念叫做輕量化,就是盡量讓自己登山設備輕一點,這樣揹工其實並不用揹到這麼重。」,蔡認為揹工之所以背負過重的重量是與消費者有關,因為較少登山經驗的遊客會不知道要將裝備輕量。

對於長時間上下往返山路,膝蓋及腰間的負擔特別重,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兼職揹工小宇:「由於下山比較吃膝蓋,所以下山一定要慢,另外我都會戴著護膝比較保險。」對揹工來說,確定接了案子就不能有藉口不去,資深揹工全蔣清:「揹工沒有身體不舒服這種事,他不能有,因為你答應人家了,你就是要上山,不然就是丟包,除非像我們人力派遣公司,至少有人可以代班。」

若是在工作途中受傷亦或高山症突發,也只能靠著自己撐過去,全先生解釋為了預防這種情況他都有要求員工必須有野外急救的證照,以及攜帶急救箱上山,博崴媽媽則表示國際揹工組織正在推廣莫讓受傷揹工獨自下山,須由一位懂得傷者語言的人陪同,降低山難發生。

國際揹工雪巴人 冰山上的探路者
雪巴人示意圖。製圖/夏珮純

每年攀登珠穆郎瑪峰旺季時,登山主隊會召集各國隊伍,聘請雪巴人先行上山「修路」,將會在「沒有任何裝備」的狀況下,架設全長,長達「七千至八千」公尺的安全繩。

在至高處,雪巴人會將冰錐固定在千年岩冰上,並且在上頭繫上有後勤運送、導路、輔助攀爬作用的繩子,而這根繩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障隊員安全的作用。

過去幾乎與世隔絕的雪巴人,因為為攀登珠穆郎瑪峰的各國登山隊,擔任嚮導與揹工而聞名。他們目前仍屬中國大陸的未識別民族之一,在不同國度生活,居住在深山老林,並保持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珠穆郎瑪峰,讓世界認識了他們。

高山嚮導雪巴人的登山條件。製圖/夏珮純

高山嚮導雪巴人平均收入: 登山公司向每個登山客收取10萬美金, 相當於台幣 320 萬的費用,但雪巴嚮導一趟出差長達2個月,卻只能拿到5千美元,不到20萬台幣。 雖然薪水不成正比,卻已是這偏遠山區平均年薪的10倍。

雪巴人每一次上山只能背負20磅(9公斤)但是年輕力壯的雪巴人通常會加倍負擔,好多賺一點血汗錢。雪巴人一個登山季需來回經過超過30次,就算是善於觀察自然氣候的雪巴人都坦言:「雪崩完全不可預測。」因此每一次上山都像是在玩俄羅斯輪盤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輪到自己命喪冰山。

一日揹工 背起來的更是厚重的文化

揹工肩負重物,穿梭各式各樣崎嶇的道路,將物資運送至目的地,因為有了他們,高山的人文活動獲得了發展;百年的揹工歷史,如同台灣的高山導航塔,長期以來,他們默默揹起物資,也揹起了台灣的高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