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紅樓創意市集」店家特色商品吸引消費者目光。攝影/王銘紳
文教生活

文創的在線與離線──實體與虛擬產品的商機與挑戰

記者 王銘紳、黃心悌、李苡岑、張綺容/採訪報導
流行創意當道 商品展現藝術創作

近十年來台灣興起文創熱潮,有越來越多其他領域紛紛加入文創業,其中文創市集可能是民眾休閒時光的最愛,市集中有新奇的玩具小物、商品、手工點心,還有街頭藝人表演節目,無疑是消遣時間的最佳去處。

「瘋狂馬力」手工帽品牌,在多個市集都設有攤位及獨立店面,但其實在民國97年創立時,只販售少數文創商品,且僅在「Simple Life簡單生活」這樣較具規模的市集設攤。「瘋狂馬力」老黃鈺婷表示,起初與幾位設計科系的朋友,憑藉喜好、熱忱和服務的精神,從擺攤開始做起,到現在規模逐漸擴大。

她提及,選擇帽子作為主打商品是因在九、十年前,市面上帽子大多是工廠大量製造,款式黑、灰、白等素色當時她注意到市面上沒有人用布花做帽子,因手工技術門檻較高,以前商家大多僅在空白帽上畫圖,沒有人的是從無到有做出一頂帽子,加上對於布花的喜愛,因此她決定透過在帽子上面創作來展現自身創意。

「瘋狂馬力」特色手工帽及流行飾品。攝影/王銘紳

手工製作的品雖然優美,但面臨人力與時間上的限制,比起工廠大量製造使價格低廉,手工帽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品質與商品特色就顯得更加重要。布料的選擇、精緻度及車工是對的要求。

黃鈺婷表示,布花選擇台灣布和日本布,因保色好、不褪色,而款式也從一開始的客家花布到台灣刺繡、浮世繪,風格多變。此外,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提供客製化服務,例如日常用品、有實用性、方便穿搭特性等商品她認為,台灣人對於流行屬三分鐘熱度,時下流行什就追求什,所以符合消費者期待相當重要。她也表示,流行創意也是文化創意的一環,服裝設計、配件設計,其實就是文化創意下的物,不管是線條圖像,只要是自己設計的產品屬於文創。

因此,黃鈺婷提及,即使製作過程與機器相比耗費更時間,但依舊堅持親自參與產品的打版、車縫裁剪,而了多元發展不同的通路,也透過網路上的宣傳、參與國內外大小市集展覽來推廣台灣文創的特色。她透露,過程中了解到各地區偏好不同,日本喜愛簡單樣式;台灣喜歡色彩鮮、可愛的產品;香港、澳門則偏好手工類。現今文化多元、接收國外資訊快,她表示,民眾挑選的方向變多,所以須綜合各國的資訊,以及版型、樣式的更新要快,才能貼近消費者的喜好。

文創攤販增加 內容卻趨於單調    

近年政府大力推廣文創業,使各種不相關的領域投入這個業,讓民眾對文創的定義感到模糊,黃鈺婷談,台灣有很多優秀的文創品人才手工純熟,但政府沒有相關政策導致仿冒品迅速流竄版型多一公分就不是仿冒,創作者只能靠自己的作品特色讓民眾認識文創。

另外,因市集變多分散人潮,加上文創業容易著手促使很多人隨之創業,競爭力變大、客群被剝削。對此,消費者阮萱容認,台北雖有很多市集,可是差異性卻不大,市集所販賣的商品出現許多重疊,少數店家較有創意,主辦單位在篩選店家進駐時,可以依據特色和屬性來做安排,這樣一來不只可以降低重複性,也可以增加民眾的新鮮感和好奇度。

文創帶動貼圖商機 改變LINE使用習慣
民國106年LINE使用行為研究。資料來源/字媒體

根據LINE官方所公布的民國106年最常使用行為,如圖表所示,現代人以傳訊通話的使用行為比率最高,顯示在生活與工作方面,通訊軟體已成為不可取代的一部份,改變了人際間的距離與相處模式。貼圖的出現更改變了原本僅限文字訊息的狀態,不論是忙碌時傳圖案、表達心情,或貼圖創作者們的崛起,都是因應貼圖出現所衍生的新生態。

台灣近年颳起文創旋風,LINE也意識到貼圖的創意商機,在民國103年5月開放原創貼圖市集上市,目前已經累積了超過7.7萬的台灣用戶,在台灣更有18億元的銷售額,也透過「MVP計畫」——銷售額排行榜、新進創作者排行榜,與獲選三次銷售MVP即列入的貼圖名人堂制度,鼓勵更多創作者持續用心投入設計,讓貼圖設計為文創產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意。

曾有過設計貼圖經驗的創作者黃立慧,本身也從事設計相關產業,對台灣近年盛行的文創風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她認為投入產業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夠特別才能脫穎而出,否則很容易被新出來的作品淹沒,「台灣人對貼圖的喜好蠻一致的,都是喜歡比較可愛的類型,或是比較奇特的東西。」

她表示,最先崛起的插畫家們,因為當時競爭者較少,在網路上販賣貼圖較容易獲得好評,也為後繼的插畫家樹立起成功的典範。但近年在文創風潮下,創意越發推陳出新、爭奇鬥艷,因此她也建議:「需要真正具有特色,才能吸引眾人目光。」

黃立慧也認為,貼圖其實很像插畫家擴展自身作品的路徑,容易成為作品的周邊商品之一,她以近年來火紅的卡娜赫拉系列為例說明:「要有一個基本的人物、性格設定,方便大家去辨識,像卡娜赫拉的兔子,就是讓大家先去認識它,才會有想購買貼圖跟周邊的想法。」因此在從事貼圖設計時,塑造人物特質成為重要的層面,有足夠辨識度,才能進而累積喜愛度。

貼圖的使用除了帶來龐大商機,更為使用者帶來便利,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溝通方式。在文創風潮的盛行下,也吸引更多人想從事設計的原創性工作,不僅為產業注入新活力,也帶來新的挑戰。

代替已讀不回 可愛貼圖不失禮
民國106年LINE使用行為研究。資料來源/字媒體

LINE使用行為調查指出,大約八成的使用者表示,看到未讀訊息時,雖然當下有點忙「但仍會忍不住點開看」。現就讀台灣藝術大學四年級的學生曾驛表示,若以每個小時來算,他有將近半小時的時間都在傳貼圖,有時是當下繁忙,無法利用打字表示自己已看到訊息,則選用貼圖取代,此外也用貼圖來傳達心情,例如有些不知如何用文字表達的情緒或反應,他就會選擇使用貼圖回應對方。

曾驛透露,他在購買貼圖時所考慮的因素,首先是貼圖的可愛度,再來是實用性,「實用性的意思是,貼圖要能符合我的心情,與貼圖上的文字是否常用。」當喜歡的貼圖創作者一推出新作品,或是貼圖市集有優惠活動時,曾驛表示他並不會一概購買,而是會考慮貼圖是否有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以及自己喜不喜歡這系列作品。

在現代,貼圖能在忙碌時快速回應對方而不失禮,也將平時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圖像化,讓聊天時增添趣味性,更能讓對方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而在貼圖市集中所崛起的創作者們,則可以透過優惠活動更加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成為日後設計新作品時的養分與創意來源。

阿彌陀佛貼圖為黃立慧個人的最愛設計作品。照片提供/黃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