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文創打造台北城市秘境

記者 張綺容、王銘紳、黃心悌、李苡岑/採訪報導

英國BBC票選台北為全球最佳六大咖啡城市之一,也是亞洲唯一!走在世界咖啡城市的前端,無論是對於咖啡品質的講究、與文創結合的新藝文空間,亦或是裝潢的獨特美感,都將台北咖啡廳光環,推上世界的舞台。

在地店家多元發展 建立特有咖啡文化
Peace & Love Café 烘焙師楊斯凱受訪,介紹咖啡豆生產資訊。 攝影/王銘紳

咖啡在許多現代人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台北已多次被國外媒體評選為最佳咖啡城市之一,充滿特色的裝潢及台灣特有的咖啡文化,或許都是入選咖啡城市的關鍵原因。

Peace & Love Cafe近年來極力推廣精品咖啡,讓消費者知道手中咖啡的來源、產地,甚至是了解生產方式,可以使消費者喝得安心是很重要的,烘培師楊斯凱更表示這正是是獨立品牌和連鎖品牌最大的區別——新鮮度,像是一些國外的連鎖品牌在全球烘培場可能只有二、三座,在經過船運跟管銷,拿到的咖啡可能是半年之後了,而在地咖啡最大的優勢就是咖啡豆新鮮烘培,以Peace & Love Cafe為例,顧客選擇完咖啡豆後馬上烘培,讓消費者絕對可以拿到最新鮮的咖啡,也會詳細解說豆子的生產資訊和背後故事。

為什麼要強調咖啡的新鮮度呢?一般的商業品牌,挑選的豆子瑕疵率高,常有發黑發霉的豆子夾雜其中,甚至會摻雜小石子、浮木,但因連鎖大廠多採取大規模機械化的方式不易挑選出來,一樣烘焙好後打碎,做成即溶咖啡或是罐頭咖啡,而其實咖啡烘焙好以後保存時間會縮得很短,如果放了二至三個月沒有喝,甚至會產生赭麴毒素,可能會造肝、腎的傷害及有致癌的風險。

從接觸咖啡領域到成為烘培師,楊斯凱體驗到在咖啡廳工作就像一種生活方式,因為喜歡和熱忱,所經歷的時間一拉長,慢慢地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把咖啡品質做好是最重要的,他認為消費者對於咖啡的接受度越來越廣泛,且咖啡現在可以做出的味道很多元,像是一杯酸咖啡,在十年前可能較不被認同,但因技術的演進,可以讓果實風味更加凸顯,不會太多苦味、焦味,也更容易把新鮮、更好的咖啡做推廣。

轉角遇見藝文 用文藝氣息佐咖啡香
咖啡館時而舉辦音樂展演活動。照片提供/中山光一

座落在中山區,中山光一藝文咖啡館保有老屋特有味道,加上咖啡和藝文香氛,進入屋內,除了光影變化,幾乎無法察覺時光流逝。成立緣起,是希望能移植瑪黑區的氛圍,「當初想法是想營造一種複合型空間,不只咖啡,也包含音樂與藝文活動,三者結合便是一種類似像味道、視覺共同享受空間的概念。」營運總監李怡姍表示,瑪黑區為法國巴黎一個擁有眾多博物館、美術館的區域,眾多藝文工作者居住於此,更因特色建築而成為藝文街區,為此設置了藝文空間。

咖啡館與藝文結合,為餐點與飲品提升附加價值,也為來訪者塑造驚喜感。李怡姍說:「空間需藉由人與人間的互動來活化,達到極大化經營。」她因此邀請音樂酒吧進駐,每晚不同類型的音樂表演,也顛覆對咖啡館靜謐印象。觀察咖啡館的氣氛變化,都與不同時段相關,早上是沉靜的,下午則開始有人氣,晚上因音樂而達到高峰。氛圍與情緒間彼此激盪,為空間利用和活化,誕生出新的可能性與發展機會。

活動類型不限動態或靜態,皆與「藝術」或「台北城市文化」相關,藉由策展人與我們對話過程,展覽最終呈現也可能和預想的完全不同。因為藝術領域裡是無邊界的,所以在空間利用上自然也有無限可能。

對於台北獲選為咖啡城市,李怡姍則認為是多元文化特色,與藝文咖啡館結合,提供了別具特色的體驗,「多元化一直是台北的特色之一,彼此交流和衝撞下而有不同展現,自然能迸出新東西,為現有的文化層次做提升。」

談到未來規劃,中山光一則希望以老屋活化為起點,到空間經營、再利用,讓整個街巷形成藝文特區。中山區和鄰近大同區特色為濃厚文藝氣息與城市舊日風華,皆是不同藝術型態相互輔助的展現,「希望能在結合兩者過程中產生影響力,並號召更多咖啡館,形成能塑造整體城市氛圍的力量。」以前到咖啡館只是喝咖啡,現在則可以呼吸文藝氛圍,感受不同創意間的激盪與碰撞,除了享受咖啡與藝文香氣,也拉近藝術和我們距離。

以咖啡文創 昇華廢墟價值
「小廢墟」咖啡廳的店內裝潢。攝影/張綺容

位於木柵河岸旁的小廢墟老闆洪璽開,是STAYCOOL樂團的主唱,念水土保持出生的他喜歡一手一腳把無變成有,因此店內的裝潢大多出自他的手藝。剛看到這個小廢墟時破爛不堪的模樣令很多人都質疑他要租下來這個決定,但現在看著「小廢墟」咖啡廳變成打卡熱點,證實了當初的決定,老闆在初期整理店內的時候撿到一副夜鷺的完整骸骨,他認為這是「小廢墟」的前房客,做把骸骨存在瓶子放在店內,並用鳥頭骨的部分做成「小廢墟」的LOGO。

「小廢墟」的店面是濃濃的工業風,店內也有寄賣文創品。而在耶誕節的時候,咖啡廳後的空地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文創市集,洪璽開說道:「隨時會擠爆,大概有三、四千人。我們那天從早站到晚,連飯都沒時間吃。」市集裡會賣各種手作,羊毛製品、木製餐具、編製襪子和甜甜圈等。「小廢墟」是協辦單位,活動成為了木柵區一年一度的盛事。

台北有咖啡廳林立,各種咖啡廳各出奇招引人注目,但結合文創的確是目前台北咖啡廳最常見的經營方式,讓消費者在飲食之餘更可以欣賞文創手作,而文創者和咖啡廳之間互惠互利,可以說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獨立咖啡文化與文創的結合—台北咖啡城市的形成
「買咖啡」老闆劉黃瑋。攝影/張綺容

台北是孕育文創的好地方,文創盛行的台北聚集了許多熱愛手作、欣賞創作的文藝青年。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也形成了咖啡文化,當兩者結合時,更是產生了一種質感生活,台北漸漸成了世界聞名的咖啡城市。台北市的獨立咖啡廳眾多,各出奇制勝,每間的特色都讓人目不暇給,特別是文創與咖啡結合的店家。

位於公館這個「咖啡區」,在一條小巷裡,有一家毫不顯眼的咖啡廳名為「買咖啡」,在這個隱密的位置裡,三十一歲的老闆劉黃瑋,是這裡的五位股東之一,目前全職開店。而店裡除了賣咖啡甜點外,還暗藏不少玄機。

「買咖啡」一樓店內放了不少文創的作品,有不凋花、紙花等,還有各種活動資訊,例如攝影課等,還有客人的油畫、自家製的印刷品,走進去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安靜市集,客人可以得到的不只是餐飲,更是一種文化的感受。

在這個共享經濟盛行的年代,老闆跟上步伐,二樓的「買咖啡」是一個租用空間,客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租用,店內提供投影器、音響及隔音設備等,所以二樓三五不時會有繪畫班、瑜珈、電影賞析或是兒童英語教學等,可說是多姿多采。

老闆會遇上咖啡並愛上咖啡,是在機緣巧合下,跟著本來建築事務所老闆去到意大利員工旅遊,遇上當地人常喝的濃縮咖啡espresso「覺得這種咖啡層次很豐富、是很激烈的一種液體,而且對當地那種咖啡文化很憧憬。」便有了「買咖啡」這個念頭。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