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朋友 台非友邦文教交流廿年

記者劉育如、吳彥萱、李佳諳、洪楷婷/採訪報導

 

史瓦濟蘭國王恩史瓦帝三世(Mswati III)曾在公開場合以:「Until death do us part.(至死不渝)」肯定台史兩國的堅定情誼。與中華民國一直保持外交關係的史國,自1997年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開始承辦駐非醫療、技術團,便與我國關係甚篤。而布吉納法索雖曾於1973年與台斷交,直到1994年才復交,但至今雙方關係穩固,甚至拒絕大陸500億美金與我斷交的誘惑,布國外交部長巴力(Alpha Barry)在今年一月接受彭博專訪時強調﹕「台灣是我們的朋友和伙伴。我們合作得很開心,沒有理由重新考慮彼此的關係。」

過去幾十年來,台灣不遺餘力為僅存的非洲二友邦提供外交援助,透過派駐醫療團及農業技術團協助當地改善衛生條件、提升糧食產量、培訓專業人員,不僅如此,振興史、布二國的教育環境也是援助重點,我國不僅開辦獎學金助二國學生來台接受高等教育,更赴當地協助維修及新增設備,讓學生有更完善的學習園地,盼接受教育對布、史人民而言不再只是奢求,而是人人都能享有的基本權利。

國合會推教援計畫 力圖提升教育水平
布吉納法索三級產業之就業人口比例圖。資料來源/布吉納法索駐台大使館 製圖/吳彥萱

布吉納法索為低度開發國家,識字率僅二成三,為全球最低,然而國內大多數為農民,連三餐溫飽都成問題,遑論接受教育,許多貧窮家庭的孩子因此失學。以農牧立國卻飽受嚴苛地理條件所苦的布國,從2007年開始轉而發展礦業,跟隨父母住在礦區的孩童更難有受教機會,有鑑於此,國合會曾於20112013年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提出的「布吉納法索初級教育扶貧獎學金計畫」,花費逾20萬美元資助三個省份中的九個礦區、至少2000名學齡兒童的就學經費,並經由瑞士洛桑分會協助翻新周邊教育設施。

除了遠赴友邦提供協助,國合會自1998年起亦與由台灣21所大學組成的國際高等教育合作策略聯盟(Taiw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llianceTICA)合作,創辦「國際高等人力外籍生培訓計畫」,分為獎學金和研習班,針對友邦社會經濟發展之需求,開設農業、理工、公衛醫療、人文社會、商管等專業領域課程供學生申請,而目前開放申請的有南非、象牙海岸、史瓦濟蘭、布吉納法索四個非洲國家。

另外,2015年國合會斥資台幣逾9600萬元推行「史瓦濟蘭技職教育跟職業訓練提升計畫」,分成數個階段長期執行至2020年。計畫前期開設職業訓練課程傳授專業技能;後期為了幫助當地培育師資、改善教學系統和軟硬體設施,則進階為提升學員的教學能力,使研習機制能在當地永續發展,也增加學得專業技術的居民的求職優勢。而和國合會合作參與此計畫的勤益科大,也因此獲得國際交流的機會,對友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2017國合會「史瓦濟蘭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提升計畫」派遣台灣專家於史瓦濟蘭技術學院程式邏輯控制實驗室授課。照片提供/國合會

國合會公關梁嘉桓表示,史、布二國學生來台灣大部分都是念醫療科系居多,例如義守大學的國際醫療學士專班,裡面就有不少史國學生;至於畢業後的出路,他說:「大部分參加獎學金計畫的學生歸國後的就業狀況都還不錯,像最近有一位布吉納法索的學生來台研讀醫療課程,歸國之後便於台灣駐布醫療團所在的友誼醫院擔任院長。」他說明,學生們回國後發展多元,多數歸國子女會進入公家單位,或者原先就是政府官員,透過此計畫來台攻讀碩士學位﹔而部分學生歸國後會加入當地的非政府組織,或是前往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援助機構,有些更成為國合會與當地合作計畫的窗口,充分發揮所學。

國際高等人力培訓外籍生獎學金計畫提供優渥補助。資料來源/國合會 製圖/劉育如
布生讚台能源科技強 盼學成助家鄉

目前就讀輔仁大學物理學系的布吉納法索留學生易勇勝表示,他來台灣之前不太瞭解台灣,後來知道布國與台灣有邦交關係,才開始主動研究台灣的地理文化。而當初會選擇來台念書,是因為知道台灣的高等教育完善、科系選擇多元,且雖然以往學校教學內容以歐洲文化為主,對亞洲文化卻非常感興趣,也想學習中文,因而透過大使館申請獎學金留學。易勇勝認為,布國擁有太陽能及天然氣等豐富資源,卻沒能妥善利用,甚是可惜,而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蓬勃且能源轉換技術純熟,所以想在台學習相關知識,更希望未來從輔大畢業後能夠進入國立成功大學研究所繼續修習能源課程,畢業後協助祖國開發能源市場。

易勇勝除了對台灣在能源發電的成就讚不絕口,更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自己在這裡結交很多朋友。此外,他也非常欣賞原住民舞蹈,特別是對在烏來觀賞的原住民表演印象深刻,直呼從不後悔來台留學。然而台布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大,易勇勝說最不適應的部分是飲食,對台灣小吃敬謝不敏,幾乎餐餐都吃速食或炒飯。即使如此,他表示永遠會記得此地,學成歸國後計畫經由商務往來與台灣保持情誼。

布吉納法索留學生易勇勝(左二)與友人合影,開心分享在台求學點滴。攝影/劉育如
宗教力量凝聚 援孤兒助教育

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在非洲深耕廿年、看盡百態的慧禮法師於2004年在馬拉威創立第一所非洲佛教孤兒院―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此後陸續於賴索托、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等國建立院舍。ACC遵照各國正規學制辦學,院舍內附設圓通中、小學,並聘請當地中、小學教師來授課,採納中西合璧的教育方針,除了教授院童國家母語、英文課程外,還規劃佛法與華語教學,更為了鍛鍊院童身心健康,安排每日清晨習武健身。

阿彌陀佛關懷中心主任翁嘉鴻表示,教導孩子佛學文化及中文之目的在於幫助他們熟悉台灣,也能夠提高未來與台商的工作機會,對其發展更添助益。而經歷這些交流,台灣就如同非洲院童的第二個家,他們長大後,亦能了解我國的困難之處,並應用所學適時伸出援手,對於國家外交是美事一件。2011年啟用的史瓦濟蘭ACC,六年來收容無數孤苦無依、無家可歸的兒童,目前有259位院童居住。今年12月初,該中心帶領史瓦濟蘭學童來台與台南市北門國中同學進行文化交流,表演氣功和武術,北門國中則安排跳繩及剪紙的體驗活動,讓雙方感受來自異國的熱情和友誼。

史瓦濟蘭ACC師生感情融洽,共同歡慶師姐生日。照片提供/阿彌陀佛關懷中心

回首廿年來,台灣政府與民間團體齊心協力改善布吉納法索、史瓦濟蘭的教育環境,從而讓兩國人民擁有脫貧和發展的機會。是以,我國透過國際教育交流與援助,不但鞏固外交邦誼,也落實作育人才不分貧富、無論人種的理念。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