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經營數十年 台灣布袋戲的前世今生

記者 陳心宇、陳舒揚/台北報導

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也更加多元,傳統戲曲逐漸式微,已成為一種不可逆的現象。不知有多少人在看到「回憶迷惘殺戮多,往事情仇待如何?絹寫黑詩無限恨,夙興夜寐枉徒勞。」這四句詩號時,還能清晰對應出布袋戲的經典角色史艷文。在新的媒體時代,台灣布袋戲順應發展,首創電視布袋戲,帶動了80-90年代的布袋戲風潮。進入21世紀,網路動畫布袋戲又應運而生,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懷揣著對布袋戲的熱愛,投身於布袋戲推廣與傳承當中。

霹靂一聲響 時代促成影視布袋戲崛起

諺語「功名在掌上」說的就是已有300年歷史的布袋戲。布袋戲起源於大陸地區,來到台灣之後發展也非常蓬勃。起初,傳統布袋戲是在戲台上操控貼著亮晶晶裝飾的木雕并配上國樂伴奏的演出,主要是演給神明看的,因此在早期,許多民眾都趁著空閒至各地廟口觀賞布袋戲演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眾的傳統布袋戲逐漸沒落,金光布袋戲逐漸興起,為了吸引目光與民眾的興趣,金光布袋戲在表演中加入了爆破、火與聲光效果的元素,甚至以西洋音樂為伴奏。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一部份的布袋戲經過改良,成為近年大眾所熟知的影視布袋戲。為了在電視上演出的效果,影視布袋戲的戲偶從傳統的30公分高,演變成如今的70~80公分再以後期製作的方式加入音樂、特效,靠著華麗的燈光及鏡頭,讓觀眾數穩定成長。

傳統布袋戲最初是在神明生日時演出,因此以金碧輝煌的彩樓為戲台。攝影/陳舒揚

北少流映畫工作室的林子揚導演就是受到影視布袋戲影響很大的一代,「千禧年這段期間吧,因為霹靂布袋戲的誕生,帶動了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高中大學開設了很多布袋戲社團,幾乎是風靡全台。」也是出於對布袋戲的執著和喜愛,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學習數位影片製作相關的林子揚,著手創立了北少流映畫工作室,并製作了優秀的動畫布袋戲《江湖救援團》,在製作動畫的過程中,我受到諸多幫助,因此選擇以助人作為《江湖救援團》的主題。

林子揚直言,布袋戲是一個傳統慣性比較強的戲劇,很容易受到作品內容的侷限。於是,此次他們的選擇與主流的「仙俠布袋戲」不太一樣,以武俠冒險為底,再加上上大量的諧音惡搞元素,盡量讓戲劇的調性輕鬆,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年輕族群。而獨有的國語配音,也是林子揚針對年輕群體做出的一次新的嘗試,「很多的觀眾留言告訴我們,他們原先是不看布袋戲的,但是因為喜歡這幾位配音老師而開始觀看這部戲,從而喜歡上了布袋戲,所以國語配音這個部分帶給了我們很多的感動。」

真快樂掌中劇團第三代繼承人柯世宏以細膩的操作演出在戲台上點火的拿手絕活。攝影/陳舒揚
三代傳劇團 創新突破傳統布袋戲瓶頸

精緻小巧的外型,維妙維肖的動作,配上生動的口白,熱鬧的國樂伴奏,逐漸式微的布袋戲是許多老一輩的共同回憶。這樣的傳統文化,傳承到年輕一代手中,也正悄悄地與時俱進。

說起布袋戲,熱愛程度絲毫不亞於家族中的長輩,身為「真快樂掌中劇團」第三代傳人的柯世宏,不僅擁有一手細膩的操偶技巧,更專注於布袋戲表演內容與形式的突破,期待讓布袋戲能有更加多元精彩的呈現。柯世宏所領導的「真快樂掌中劇團」是台灣布袋戲第一代女演師江賜美所創辦,劇團目前由江賜美一家三代傳承。

四歲便開始接觸布袋戲的柯世宏,從小看著家中長輩操弄戲偶,逐漸形成了對操控戲偶的喜愛并產生了未來從事布袋戲演出的志願。為了進入台藝大更專業地學習布袋戲,柯世宏花了四年創作在布袋戲舞台的創新表演,最後靠著以精細的手法操作火柴點火成功,因此順利得到教授們的青睞。

繼承真快樂掌中劇團後,柯世宏致力於劇本發想與呈現內容的創新,「傳統布袋戲其實是一個程式化的東西,每一個角色都會有它固定的身段跟形象,所以在創新或突破的時候其實是有一些限制的。」柯世宏希望能做到在保有傳統文化樣貌的同時為布袋戲注入創新元素:演出的戲碼仍然是台灣的神話傳說,再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些符合時事的橋段或台詞;表演形式也打破鏡框式舞台,站上劇場的大型舞台,以流動的形式展現布袋戲背景。

布袋戲時常以家喻戶曉的三國典故為出演劇本,圖為關羽。攝影/陳舒揚
 前路仍坎坷 人才缺失成為傳承大問題

傳統布袋戲目前面臨的兩大問題:觀看人數少、藝師人才短缺;為了提升民眾對布袋戲演出的興趣,許多規模較大的戲團將布袋戲的演出搬進劇院,進行大型演出,也有許多像《江湖救援團》這樣的動畫布袋戲,將戲曲與最新的流行語言結合,都是吸引民眾觀看傳統布袋戲演出的元素。柯世宏指出,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不同的挑戰,會針對觀眾群做改變,例如到國外演出,因語言不同,曾嘗試在演出過程中加字幕,或在演出前由引言人介紹故事等。

大部分的布袋戲戲團都是家族企業,以來為了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除了要求家中晚輩學習,資深的藝師們也會對外招收徒弟進行培訓。然而,林子揚毅然表示,操偶師和雕偶師的從業人數依舊不夠,「操偶師這裡還是斷層很嚴重的,以前可能都是窮人家的孩子跟著戲班開始學習,現在隨著少子化和大學數量的增加,願意投入到這個行業的人也逐漸變少了,很多時候要提前很久預定才能拿到戲偶。」  

影視布袋戲所製作的戲偶通常較傳統布袋戲戲偶更華麗,臉部的描繪也更誇飾。攝影/陳舒揚

為了推廣傳統文化,政府部門也不遺餘力,政府針對國內傳統文化提出藝文計畫,每年舉辦多場校園講座並至校內進行布袋戲演出,讓傳統文化更貼近學生。台北偶戲館李增國表示,現今在推廣布袋戲的形式其實很多種,除了常見的動態演出之外,靜態展示也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場域,而目前較重視的是民眾的興趣培養跟教育。

因此台北戲偶館也與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合作,定期推出布袋戲工作坊,從操偶技巧、音樂演奏、製偶工藝等幕前幕後都提供了完善的課程,供有興趣的大人小孩學習,並提供機會管道讓有興趣的民眾接觸戲團運作甚至加入布袋戲團進行演出。在影視化方面,林子揚認為與其依賴政府的零星補助,其實更重要的商業企業的加入,大企業的投資是對這些新新創業工作室最好的幫助。

討論關於傳統文化要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屹立不搖時,李增國指出,許多布袋戲團除了接案子進行演出,有的開班授課進行教學、有的專門與旅行社合作,演出並介紹布袋戲文化給觀光客,都是在尋找現代民眾不同的需求。戲團的演出需勇於突破,並且持續尋找轉型的方向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為了使戲偶能夠被長久使用,從戲服縫製到木偶臉部的刻畫彩繪都要求手藝精細。攝影/陳舒揚

 

Posts created 9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