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學習早 教育現況未定調

記者 蔡明圻、洪采姍、宋亭玟、蔡承佑/採訪報導

 行政院考慮將英語定為官方第二語言,但教育資源呈現城鄉差距,成了最大阻礙。在全球化風潮下,英語能力越來越重要,然而台灣英語教育向下扎根十多年來,學生英語能力表現卻未見全面提升,其中問題值得討論。

北部小一學英語 城鄉差距不同步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在質詢時提到,台灣去年多益平均成績在全球排名吊車尾,比南韓和中國大陸差,提議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並希望行政院長有具體做法。對此, 賴清德表示會由教育部成立委員會,先做調查後,再擬出可行計畫讓行政院參考。

    全面提升國人英語教育其實是政府的主要政策之一,自九十學年度開始,國小五、六年級生就要接受英語教育,並於九四學年度全面下修自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政府也在民國92年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將英語規畫為第二官方語言,並推行以英語為授課語言,但第二官方語言並未正式納入法規;而從民國95年教育部實施「頂大計畫」後,英語畢業門檻更成了既定政策,許多大學開始執行。由此可見,台灣將「英語教育」視為教育重點,也凸顯台灣重視英語能力的程度。

 因應全球化的到來,英語的學習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自民國100年起,時任教育部長的吳清基便規劃在十年內全面下降至小一開始教授英語,不過這目標並未達到。截至今年9月,北部地區除新竹縣、宜蘭縣外,其餘縣市學英語年齡皆已下降至小學一年級;但其他地區除台中、台南於低年級開始教授英語外,仍維持在中年級階段才開始學習。全國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起跑點並不相同,已凸顯教學資源的城鄉差距。

 而將英語學習年齡向下調整,亦引發學界論戰:一派教育專家認為,幼兒母語都還沒學好,不應該太快學習外語,以免造成認知混亂。另一派英語專家則認為,提早學習英語將有助於融入第二外語,孩子不會一直到小學畢業都還沒有基本英語溝通能力,導致競爭力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

不能輸在起跑點 雙語幼稚園正夯

 隨著國際交流越來越多,台灣家長普遍相信英語能力對小孩來說非常重要,在不想讓小孩輸在起跑點的動機下,紛紛將小孩送去補習班加強英語能力,甚至為了讓「學齡前」的孩童提早接觸英語,而將孩子送往雙語安親班。

 線上英語教學機構Tutor ABC教師楊琇棉表示,她所教導的孩童從四歲到十二歲都有,也因為年紀較小的關係,會給家長比較多的課程選擇,再利用引導的方式,像是問學生今天做了什麼?心情如何?再帶到課程學習。

 楊琇棉認為,學齡前孩童學習英語是件好事,但應先確認小孩的學習意願,並慢慢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才是最有效的。

 家長林靜惠對學齡前孩童學習英語也表示贊同,「學語言越早越好,且英語已是國際化語言。我會先讓孩子接觸兒童美語,培養興趣,上小學後再學習專業美語。」由此可見,除了學校教育外,家長希望孩童從小就能夠學習英語,並利用課餘多加接觸,增強實力。

 曾任崇德學院-Jamie美語老師吳佩瑩則表示,許多學生家長認為學齡前的孩童在聽力和口語發展的學習最容易奠定基礎,但若不想因此而疏忽中文的學習,就必須幫孩子拿捏不同語言的比例。

 吳佩瑩說:「現今台灣也越來越多『雙語幼稚園』,讓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打造穩固的英語基礎,因應越來越激烈的英語競爭。」

母語外語交混學 家長憂邯鄲學步

 兒童一開始就學兩種語言會不會搞混呢?有些家長擔心會,有些家長則否。事實上,何時適合學習第二種語言也是學者爭論不休的議題。

 部分研究顯示,孩子兩歲時是學習能力大爆發的時期,這時讓孩子自然而然的接觸兩種語言,在日常生活中能以「聆聽」的方式漸漸習慣兩種語言;但有些學者從生物學角度研究,並無充分證據顯示大腦的神經發展、分化與語言學習有直接的關聯,在人一生當中其實並沒有特別某一個時期不適合學語言。

早學、晚學英語哪個好?各有家長、學者擁護的論點。製圖/蔡明圻

 出生於台、澳混血家庭,且目前與智利籍丈夫再組成雙語家庭的周亞藍說:「如果家庭能夠提供孩子一個雙語的環境,從出生開始接觸兩種語言,可以讓兩種語言相輔相成,也能學的更自然。」

 美國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學家Catherine E. Snow教授在民國89年來台演講時指出,母語的讀寫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外語,當孩子有了母語的讀寫能力時,會比較熟悉語言的結構及使用規則,又具備一般的語言知識和常識,在此基礎之上,再來學外語,可以學得更有效率。

「英」不應該補外語?老師這麼說

 全球共有73個國家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的人口總數加起來多達21.35億,占了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英語的確是現今重要的溝通工具,但要如何才能有效學習英語,從什麼年齡開始最適合呢?

 有十多年英語補教經驗的偉伯老師表示,就語文的學習來說,當然越早學越好。不過既然是第一外語,學英語的前提必須是學生的中文已經有一定的程度。偉伯老師說他曾經碰過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英語能力比老師好,但他中文卻大有問題,不但不想寫國文作業、生字簿,連造句也不會。

 竹圍高中英語老師李映彣也認為,從國中開始學英語差不多,學生必須先把中文學好,再來學習英語比較適當。

 英語老師吳佩瑩則說:「同時學習中英文並不衝突,在國外身於多重文化語言交錯地區的孩子,也能順利學習多種語言。」她建議最好能把握孩子聽力和口說模仿的最佳時期學習英語,一旦錯過了,以後學習外語將事倍功半。

 正因為重視英語學習,造成補習外語的龐大需求,台灣真的有足夠的外語師資嗎?偉伯老師表示,20年前來台灣的外籍人士,只要會說英語,就有機會當上補教老師,另外,外文系畢業的大學生,不一定接受過教育訓練也能開班授課。

 以目前法規規範,外籍人士成為外語教師須有以下條件:

  1. 年滿20歲。
  2. 大專以上學校畢業。(如未取得,則必須具有語文師資訓練合格證書)
  3. 教授的語文課程,必須為護照國籍的官方語言,有些國家則具有一個以上的官方語言,如歐洲國家。
台灣英語能力  居四小龍之末

 台灣學生自國小到大學都有必修的英語課程,作為一個英語教育政策行之有年的國家,英語能力表現在新出爐的英語能力指標報告中,卻不甚理想。

2017EF英語能力指標。製圖/蔡明圻

 EF Education FirstEF國際文教機構)發布了全球非英語母語國家的英文程度排名,在80國的調查中指出,台灣的總排名為40,在亞洲地區居於第11位,落後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南韓及中國。台灣六都英語能力,依序為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台中市、台南市,但在亞洲城市排名中,新北市仍輸給上海、胡志明市、雅加達。

 台灣雖大力推行英語教育,但多為升學、考試取向,彰化高中英語科黃彥霖老師說:「台灣英語教育的問題在於考試引導教學,但考試又不能考出學生表達和溝通的能力。」他表示,學測和指考都還在考選擇題,因為只考選擇,所以學生只要會猜即可。

在升學壓力的基礎下,台灣學生須面對的英語考試不勝枚舉。製圖/蔡明圻

  台灣學習英語的方式,主力大多放在單字和文法上,黃彥霖提到,語言學習要有成效,一定要有大量的聽說讀寫。透過大量討論,大量寫作透過,重點還要「小班制教學」,讓老師更能夠幫助、督促學生,並且和學生互動,輔以英文書閱讀、心得寫作、口語表達,讓師生間有溝通,能實際運用到英語,從教育層面著手,師生共同成長,黃彥霖說:「如果真這樣做,英語程度一定突飛猛進!」

補充小站

  • 2016年全球多益平均成績,台灣在49個國家中排名第40;其中17個亞洲國家裡面,台灣位於第10名。
  • 依「就業服務法」第46條規範,雇主聘僱外國人作為教師在中華民國境內從事之工作,僅限以下系統:

         1.公立或經立案之私立大專以上校院或外國僑民學校之教師。

         2.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合格外國語文課程教師。

         3.公立或已立案私立實驗高級中等學校雙語部或雙語學校之學科教師。

         因此幼稚園之外籍老師並非法律規範內可聘僱之外國人。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