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樹月展覽 用藝術妝點春天

記者 劉蕙瑀、蘇子雁/台北報導

藝術作品,往常由畫家作畫放在美術館內供觀眾欣賞,然而,梅樹月的展覽,鼓勵觀眾走到大街小巷、走入日常生活中去欣賞藝術的美。

春風畫筆 李梅樹畫作為三峽之心

慣用透視法的原理、偏愛用鮮豔的紅、綠色做對比、視覺平衡的作畫原則、畫作中反映社會的現實面,他就是出生於新北市三峽的畫家——李梅樹。

李梅樹之學生王慶台所雕刻的李梅樹雕像,現存於李梅樹紀念館中。攝影/劉蕙瑀

李梅樹常以家人入畫 以所見呈現真實

在李梅樹著名的畫作《黃昏》裡,呈現出台灣本土農家婦女勤勞、樸實的樣態,也能看見婦女們的服裝皆以紅、綠色做搭配。畫中人物的視角,三個向左、二個向右,具有平衡畫作的概念,且五個往內看、一個往外看,在藝術心理學上來看,能夠拉大空間感。對於畫中人物以自己的女兒為主,李梅樹兒子兼李梅樹紀念館執行長李景文說:「畫中左二是我大姊、右二是我二姊、 右三是我小妹,也許爸爸以家人入畫是因為常跟子女相處在一起,比起畫陌生人,更容易抓住婦女們的神韻。」

李梅樹《黃昏》畫作裡呈現農家婦女勤勞、樸實面。攝影/劉蕙瑀

串聯三峽各景點 傳遞藝術正能量

李梅樹於西元 1902 313 日三峽出生,因此梅樹月的展覽在每年 34 月舉辦,地點有李梅樹紀念館、三峽祖師廟、三峽歷史文物館、三峽教會、國立台北大學、成福煤礦……等,共 10 個展點,串聯三峽各著名景點,以多位前輩美術家的畫作,跨越觀眾與作品之間的藩籬,讓藝術被更多人看見。民眾張正益說:「我常在台北大學的校園裡面散步、運動,剛好這次看到梅樹月的戶外展覽,就停下來看,在運動之餘也能近距離看看畫作還不錯。」

位於三峽國立台北大學圖書館前是梅樹月的展點之一,以仿製畫作型式展示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攝影/劉蕙瑀

畫作中重現歷史 畫家及觀眾以畫對話

李梅樹紀念館今年梅樹月的展覽以「灣生畫家」立石鐵臣特展、大時代的色彩 —- 228 事件 70 周年紀念美展為主軸。由於立石鐵臣是台陽美術協會成員之一,且跟李梅樹關係要好,身為日本人的他,不但走遍台灣各地,也了解台灣的風俗民情,成為展覽主題之一。而影響台灣歷史深遠的 228 事件,迄今已屆滿 70 年,陳澄波受難的「 325 美術節」,讓多位畫家只能在畫中對話,而現今,民眾也能經由畫作了解畫家當時的背景與處境。觀展民眾陳連貴說,她喜歡畫家李石樵的《市場口》,因為這件作品能看得出來階級貧富差距並反映現實。

李景文為民眾解釋李石樵《市場口》的畫作,探討當時貧富差距的問題。攝影/劉蕙瑀

梅樹月戶外展點 廟前畫作供民眾觀賞

今年正好是三峽祖師廟興建 250 年,也是李梅樹啟動三峽祖師廟重建計畫 70 周年,因此在梅樹月期間的祖師廟廟埕廣場上,能夠看到「廟繪」盛宴,集結多位藝術家為祖師廟慶生。藝術家許晏豪也在李梅樹紀念館館內以蛋糕形式的陶藝作品感謝李梅樹,同時也為祖師廟慶生。

梅樹月期間的祖師廟廟埕廣場上,能夠看到「廟繪」盛宴。攝影/劉蕙瑀

 

許晏豪以李梅樹在三峽祖師廟門口創作的石獅為發想所做的作品。攝影/劉蕙瑀

兒為父導覽畫作 傳承三峽梅樹月習俗

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光、李梅樹紀念館執行長李景文,分別是李梅樹所生的次男、三男,不但為父親導覽他的畫作,也細心呵護父親的作品,更努力推廣梅樹月的展覽,讓民眾更接近藝術,也為 至 月的三峽增添文藝氣息。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