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財經科技

一次搞懂長期照顧保險

記者 李芮昕/台北報導

近年來,台灣越發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據衛生福利部10512月「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核定本)數據顯示台灣自1993年起,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之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達 7.1%149 801 人)。

至今, 老年人口比率持續攀升。「老化指數」自 1991 24.79% 一路升高至 201592.18%。依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將在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將達 14.5%(343.4 萬人)。因此現執政黨上台便政更加關注銀髮族,並計畫將於2017年正式實行全民長照險。

2012-2060台灣人口老齡化比率呈上升趨勢
2012-2060台灣人口老齡化比率呈上升趨勢。 製圖/李芮昕

但這中間利弊各有,並且目前的草案並不淺顯易懂。世新大學經濟系教授陳菁瑤將以Q&A的形式解讀「長期照顧保險」,民眾將更加了解長照險,看清此政策。

Q:什麼是長照險?其目的在哪裡?

A:長照險,即長期照顧保險,是以社會保險的方式為長照服務提供財源,透過保險的大數法則,由全體國民共同分攤長期照顧風險,在民眾失能有長期照顧需要時,使其能獲得基本的保險給付。

Q:長照險真的是一個保險嗎還是一種福利政策?為什麼

A:長照險是強制全民納保的社會保險,而非社會福利措施。根據衛福部長照政策的說明,長照險採全民納保主要是因其服務對象,是以其失能程度及長照需要作為提供服務之依據,任何年齡都可能因失能而需使用長照服務,並非年長者所特定需要,年輕人一旦失能,其需要長照的時間將更長,更應該參加保險;若非採全民納保,則部分失能的國民將無法得到保障,故長照險法(草案)未來實施後,不分年齡、身分、性別及經濟所得,當有長照需要時,經過評估符合給付條件者,皆可獲得保險給付。

Q:為什麼網路上將其解釋為「第二個健保」?

A:根據行政院訂定的長照險草案,保費分攤比率為個人 30%、雇主40%、政府 30%,開辦前 3 年長照保險費率為薪資所得的 1.19% ,往後每 3 年會再精算一次。以每月收入新台幣3萬元民眾推估,每月保費為 108 元;若是月收入5萬元,每月則約繳納 180 元保險費,大約是健保保費的五分之一。衛福部指出,民眾每月平均保費約140元,所得最高一級的民眾每月需繳納近 650 元;至於長照資源匱乏的偏遠地區居民,則可減免自行負擔費用。此外,除了規定保費,民眾領高額獎金、利息、股利及租金等,也要繳納補充保費。

Q:目前對台灣的利弊為何?利大於弊or弊大於利?

A:長照險是以收取保險費作為長照保險的主要財務來源,部分負擔為協力財源,若財源無缺,才能建立長期財務穩健之長照制度。因此,長照險的好處是:保險財源相對穩定、可落實收支連動機制、具互助性、成本較低;缺點是:保險制分配效果相對不佳、受經濟景氣及人民繳費意願影響、雇主會將保險費轉嫁給勞工、須有足夠經費、仍須增加長照人才之培育。長期而言,利大於弊;但短期,首先由於「一例一休」法案通過已造成中小企業勞動成本增加,若再實施長照險對業者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同時,我國目前長照設施和服務人力仍嚴重不足,長照險若開辦將造成長照服務供不應求的失衡現象。

Q:設想一下未來真正實行全民納保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民眾有沒有真正因此獲益?

A:我建議換個角度討論這個問題!即為了迎接2025年的超高齡社會做好準備,我們不可能長期依賴稅收提供大量且完善的長照服務,長照險似乎勢在必行;然而,未來真正實行全民納保時,高齡與失能者若能真正受益,實施前,決策者該做些什麼?推動哪些政策?好讓台灣早日達到全民長照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