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記憶中的童玩 找回單純的美好年代

記者 蔡旻蓉、王笠宇/台北報導

上個世紀因為物資缺乏和仍在起步中的科技,並沒有「電動玩具」,也沒有任何聲光效果能吸引目光,孩子們的玩具大多取材於大自然。玩具食品行老闆官大興提到,早期玩具都是自己做的,像是陀螺、竹蜻蜓以及風箏等,都是從身邊易於取得的材料製作而成,不像現在的玩具都是賣現成的。這些看似簡單的手做童玩,其實富有台灣傳統風格且充滿創造力及想像力。

現今的玩具類型眾多,不論是機器人、遙控汽車或是擬真的玩具槍,外觀和功能都比早期童玩還精緻許多,這些充滿聲光效果的玩具雖然容易吸引兒童目光,卻也因其單一的遊戲方式容易使兒童感到厭倦。相較之下早期童玩外型簡樸,遊戲規則卻不受侷限,像是打陀螺最簡單的玩法就是看誰的陀螺能旋轉最久便是贏家,另一種較為刺激的玩法則是在地上畫圓,並將數個陀螺拋進圓裡任其互相碰撞,最先停止旋轉的就輸了,只要有一點突發奇想便能創造出更多更有趣的新玩法。

早期陀螺都是取自身邊材料手作而成。攝影/蔡旻蓉
陀螺古稱「千千」,最早的起源是作為宮女們的玩具。攝影/蔡旻蓉

台灣人的共同回憶:竹槍

竹槍容易製作而且構造簡單,是一項不論早期還是現代兒童都很喜歡的玩具,除了最基本的造型外,還能製作出許多不同的變化。台灣玩具博物館總監江宜馨分享,竹槍可以依其原型再發揮一點巧思,做出三、四個槍管或是改造成具有連發功能的機關槍。

發揮創意,竹槍可以擁有多種變化造型。攝影/蔡旻蓉
發揮創意,竹槍可以擁有多種變化造型。攝影/蔡旻蓉

展現神奇的視覺效果:翻花梯

從傳統的翻板加上一點變化,在每個翻板後黏上了如紙扇般立體折疊的彩帶,翻花梯呈現如魔術一般神奇的效果,隨著板子的前後翻動便會逐一顯現出如拱橋般絢麗的景象。

翻板加入巧思,呈現出美麗的紙扇。攝影/蔡旻蓉
原先的翻板只單純前後變換表面,而翻花梯則黏上彩帶呈現出美麗紙扇。攝影/蔡旻蓉

富含台灣傳統文化意義:小雞啄米

在出口蔗糖為大宗的時代背景下,「小雞啄米」以甘蔗板加工製成,在甘蔗板下方用棉線綁住一顆球,只要繞著圓圈將其晃動,小雞便會依序低頭啄米。江宜馨表示,小雞啄米其實有著台語「起家」的涵義,因為雞對台灣的意義重大,有一種基底的感覺,所以這項童玩很能代表台灣的精神。

小雞啄米背後蘊含「起家」的意義。攝影/蔡旻蓉
小雞啄米在五零年代蔗糖興盛時期以甘蔗板製成,而其背後還蘊含「起家」的意義。攝影/蔡旻蓉

江宜馨表示,以前的童玩多半較具有「人味」,如踩高蹺、滾鐵圈、打陀螺、踢毽子等,能夠單純地與周遭的人事物互動,而現在的遊戲多遵循既有的規則,反而不如以往來的天馬行空。從這些古早懷舊童玩中,不但重新喚醒早期單純年代的美好回憶,同時也不得不讓人感嘆先人的巧思與智慧。

早期的童玩簡單卻又不失趣味。攝影/蔡旻蓉
早期的童玩簡單卻又不失趣味。攝影/蔡旻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