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學生 體驗台灣文化五位均來自美國姐妹校 覺得中文發音好難 但不會放棄學習的機會 – 1873期

世新大學這學期有五位來自美國姐妹校的交換學生,分別是Brent、Dane、Elsa、Katie和Stephanie。他們到台灣已經一個多月了,每星期固定上中文課,平常則會在English Corner陪同學練習英文。這群外籍學生,對台灣到底有什麼想法呢?
曾到荷蘭當交換學生的Brent說:「不管在語言、飲食或宗教信仰方面,歐洲和美國都很相似,所以很容易適應,但台灣和美國文化背景差異大,則需花較多時間去調適。」Brent吃不慣煮熟的蔬菜,最懷念生菜沙拉,有一次因太想念家鄉味,只好到麥當勞解饞。
Brent認為,台灣學生很努力學英文,他解釋,美國地大物博,當你想要去海灘玩,你可以到加州,當你想要看時尚秀,你可以到紐約,美國人在自己的國家,很多需求都可以獲得滿足,所以不強調「學會另一種語言」。而台灣是一個小島,國際語言是和世界接軌的工具,所以英文就變得很重要。
喜歡拿著台灣地圖到處旅遊的Dane,教師節前兩天,在台北市孔廟看到八佾舞排練,他感嘆,中華文化數千年,那樣莊嚴的儀式實在很令人難忘,美國不過兩百多年歷史,看不到類似的傳統祭典。Dane曾到過許多國家,這是他第一次踏足亞洲,他不斷強調,「Taiwanese are the nicest people I’ve ever met in my life!」Dane一直不能習慣「味精」,他疑惑的問:「似乎每一道菜裡都會加一點,為什麼呢?」
特別鍾愛亞洲人臉部輪廓的Katie表示,不管是英文或法文,一看到單字就知道怎麼發音,中國字則不行,所以中文很難,她希望有一天她的中文能像法文一樣流利。Katie初到台灣,最不能適應的,就是台灣人覺得很理所當然的事-公共廁所裡沒有免費提供衛生紙。Katie覺得台灣人非常友善,且熱心助人,「台灣學生很認真!」她肯定的說。
Elsa在紐約的華人社區長大,父母來自浙江省溫州,從小吃中國菜,也過中國節慶,所以對台灣文化並不感到陌生。「我不是台灣人!」Elsa擁有東方人的臉孔,來台灣後,常常被誤認為是台灣人。她認為紐約和台北最大的不同就是「紐約從不睡覺」,因為紐約隨處可見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店家。Elsa解釋,其實美國和台灣的大學生沒什麼太大的不同,學生都很踴躍參與課外活動或打工,努力發掘興趣。
Stephanie的祖籍在廣東台山,她很欣賞華裔女星劉玉玲,她覺得劉玉玲能在好萊塢發展,並成為國際巨星,實在不容易。Stephanie戒不掉台灣的珍珠粉圓,她興奮的說,和美國比起來,台灣的珍珠奶茶好喝又便宜。
Stephanie是個標準韓劇迷,藉由對韓劇的熱愛,不到一年的時間,她便能聽懂一半以上的韓文。《惡作劇之吻》裡的鄭元暢很可愛!她偏愛亞洲男孩,表示以後也想嫁給亞洲人。
當問到學中文的心得,五個人一致苦笑:「好難!」Dane苦惱的說:「國語有一、二、三、四和輕聲,只要第幾聲一發錯,別人就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他們特別喜歡用中文對大家說「你好嗎」、「謝謝你」、「不客氣」和「再見」,下次遇到他們,不妨也對他們說一聲「你好嗎」。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