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一日遊文化巡禮 古跡、老人與舊事 – 1722期

鶯歌有塊大石,形狀如鳥,獨缺頭鶯歌志工服務隊林暐慈提到,傳說在很久以前,有隻大鳥盤踞於此,後來被鄭成功砍下了頭,變成一塊大石,也因為如鶯鳥在啼唱,後來的人稱之為鶯歌石,鶯歌也就成為這片陶瓷之鄉的地名。走出鶯歌火車站,前面便是文化路,如果說陶瓷是鶯歌的血液,那麼文化路便是它的脈絡,沿著這條脈絡,回溯它的歷史,眼前是舊火車站及一整排的鐵路宿舍。彎入左轉的小巷,僅剩的鶯歌蛇窯,現在一動也不動的望向青天,台灣陶瓷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陳新上說,老陶師王漢騰在這製陶超過半個世紀,三十年前把中南部的師傅帶來北部做仿古陶瓷,促進鶯歌製陶的興盛,而其他地方逐漸沒落,自此鶯歌與陶瓷開始畫上等號。走出巷外,背向火車站朝右邊直走,陸陸續續見到記載著鶯歌大家族遺留下來的建築物,訴說著它們的歷史。鶯歌有三大家族,分別是成發居、汪洋居及益成記,走過百年穀倉農會後,首先看到前身為益成記窯業的順億窯廠,以新的面孔繼續在鶯歌發展;接著是成發居,它特別之處在於每個拱門形狀皆不相同。在順億窯廠和成發居中,有棵大榕樹分隔了這兩大家族的領域,也見證了這兩大家族的歷史;在以碾米事業發跡的成發居之後,是和華南保險創辦人合作,以農墾起家的汪洋居,巴洛克式建築的下面,華南保險依然服務在地居民;最後是富而不奢,流傳著每餐以一塊豆腐拌飯般節儉故事的益成記舊跡,而這棟建築物明年將被拆除,成為歷史。在文化路上,有家開業六十年以上的程美珍糕餅店,過去鶯歌居民要到附近的福德宮拜拜時,都會到此購買糕餅,距此不遠的福德宮已有百年歷史,廟中的土地公頭戴官帽,傳說在清朝時,嘉慶君被原住民追殺到此,有隻蜘蛛吐絲保護嘉慶君,皇帝後來加封,這裡的土地公便戴著官帽。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