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態系 食物鏈需要老鷹

記者 王怡方、蕭宇程/台北報導

台灣的天空曾是老鷹的天下,多達三十幾種鷹類翱翔天際。近幾年,因為農夫過度使用農藥,間接毒死老鷹的新聞層出不窮,也由於人為濫捕,導致老鷹的數量逐漸下降。

 

鵟。攝影/何一先提供。
自由翱翔天空。照片提供/何一先

 

有別於過往「萬鷹齊飛」的畫面,近幾年台灣老鷹數量逐漸減少。台灣猛禽研究會創辦人林文宏表示,由於農夫耕作常使用過多的農藥,以毒死麻雀或老鼠,老鷹就會將其獵捕為食,而中毒死亡,然而,自然界裡少了一隻老鷹,就會影響到一個生態系的平衡。

 

台灣猛禽研究會創辦人林文宏先生。攝影/王怡芳
台灣猛禽研究會創辦人林文宏提到有關老鷹保育問題。攝影/王怡方

 

黑鳶,也就是俗稱的老鷹。是制霸整個食物鏈頂端的霸主,一個生態系若是少了一個高食物鏈者,整體就會失衡。林文宏解釋:原本一隻會獵捕松鼠的老鷹,如果死掉了,那松鼠就少一個天敵,松鼠沒有了天敵,數量就會開始增加,當數量超過一個生態系的需求,生態系就開始失衡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不斷倡導愛護老鷹、保育老鷹的原因。因此,在 20 年前,林先生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台灣猛禽研究會,希望藉由協會的推廣宣傳,喚起人們對猛禽的關注,進而學習保育的觀念。

 

紅隼。攝影/何一先提供。
紅隼盤旋於田野間,尋找獵物。照片提供何一先

 

關於「保育」一詞的概念,前台北鳥會總幹事何一先解說:保育是指,某個族群可能面臨了環境的威脅,一種是天災,像是颱風、地震、海嘯等,包括溫度造成環境的壓力;另一種是人禍,人為了捕抓,造成族群越來越少,保育的目的是希望數量維持及提升。

 

台北鳥會總幹事何一先。攝影/王怡方
台北鳥會總幹事何一先解釋保育的概念。攝影/王怡方

 

目前農委會批准六種國外進口的鷹類可以合法飼養,這六種鷹類都是人工培育。在國際鳥類販賣規範中明訂,只要是從鳥蛋孵化,經過人工馴化的老鷹,那就不是野外的,因此可合法飼養。關於合法飼養鷹類對台灣生態的正負面影響,何一先表示,培育合法鷹類的人是為了滿足市場,馴鷹及保育是畫不上等號的,馴鷹對台灣保育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有負面影響,因為這六種老鷹在飼養過程可能會脫逃。最壞的情況是,牠們在台灣落地生根。台灣鳥會做了很多戶外研究,認為這六種鷹類在野外越來越多,政府應提高警覺,不然外來鷹類可能對台灣本土猛禽造成排擠競爭。

 

黑翅鷹。攝影/何一先提供。
黑翅鷹準備振翅高飛。照片提供/何一先

 

推廣老鷹保育,宏觀來說就是希望大家注重生態,畢竟各個物種環環相扣,彼此互相連結,少了一個都不行。如何和平與老鷹共存,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畢竟誰不希望能看見老鷹在天空自在的翱翔。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