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特教生家長盼喘息空間

記者 林欣頻、洪羽潔/文山報導

每年有五成特教畢業生無處可去,牽牛花運動家長團體向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請願,希望能增設小型作業所與日間照護機構,盼政府重視畢業生的問題。

文山特教林主任表示現有的機構數不足,畢業生安置成問題。攝影/林欣頻
文山特教實習輔導處主任林家弘表示現有的機構數不足,畢業生安置成問題。攝影/林欣頻

由身障生的家長們所組成的牽牛花運動家長團體,數度前往台北市議會陳情,親自向柯文哲表達訴求,希望政府能夠協助全面安置重度、極重度的特教生,不應讓特教生與社會脫節;林家弘也表示特教生畢業後待在家中約半年,會因未接觸人群、缺乏訓練而開始退化。

文山特教學校內也設有小作所,現有基金會贊助。攝影/林欣頻

台北市目前設有 13 間小作所、19 間日間機構及 23 間住宿機構,共可提供 2670 名服務量,但遠不及台北市有安置需求的特教生人數。台北市議員李慶鋒表示現有的小型作業所(以下簡稱「小作所」)、照護機構的服務數量相對於特教生人數,只滿足五成的需求,明顯有供需不平衡的問題,面臨即使有床位也沒有人員能照顧的窘境。而狀況較輕微且有能力的特教生會前往庇護工場或一般機構就業,其餘輕、中度的特教生會在小作所進行訓練及照護。

體適能課程,訓練特教生肢體上的協調。攝影/林欣頻

每年特教畢業生的人數不斷累加,照護機構數量不足以應付,導致輕、中度特教生留在小作所或日間機構,壓迫到重度特教生進入小作所及日間機構的機會。重度特教生畢業後只能待在家中由家長們照顧,對於多數家長而言是極大的壓力,即便能讓居家照顧服務員進入家中幫忙,減輕家長負擔,但居服員人數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社會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科專員林玟漪對此表示,目前社會願意投入照護服務的人員不多,社會局目前有規畫獎勵機制及宣傳策略,希望能招募更多照護服務的人員以平衡需求人數。議員簡舒培說:「政府跟社會給的資源不夠,支持的力量不足。」

每年從特教學校畢業學生,全台北約 100 多位。攝影/林欣頻
社會局專員林玟漪盼社會大眾多了解特教孩子並給予包容。攝影/林欣頻

未來希望日間照護機構能在建立公共住宅時一併納入考量,林玟漪表示文山區將於 107 年在興隆公宅成立小作所,李慶鋒也建議運用校園餘裕空間設立小作所,既可兼顧地方性、社區性,也盼透過教育讓學生從小學習與特教生相處;社會局回應家長訴求,已規劃於 106 年新增三所小作所、一所日間機構,共增加 160 名服務量,也已訂定 107 年到 109 年的相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