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科技

物聯網打造智慧城市 面臨挑戰多

記者 邱曉昱、黃俐禎/台北報導

 

智慧城市熱潮席捲全球,桃園率先落實智慧城市在無線充電的應用,而台北目前也持續推動智慧城市的相關計畫。

近年來,全球都市的人口密度持續增加,對交通、安全、汙染及醫療的問題帶來許多挑戰,而智慧城市以物聯網作為基礎,不僅帶動產業創新及創造經濟價值,還能促進文化與歷史結合,幫助生態環境永續發展,但要如何發展出智慧城市?世新大學電算中心主任邱孟佑表示,智慧城市有三大範疇:智慧建築、智慧交通與智慧電能,此三大領域都需要複雜綿密感測器、通訊網路與後端處理伺服器,因此建議先有服務模式,透過物聯網技術來實現智慧城市。

然而,智慧城市要能夠發展,基礎建設相當重要,例如網路環境、雲端資訊服務系統要到位,政府是否有將公共財資訊以開放資料的方式呈現供私部門界接,並且有明確的推動政策與專責組織。對此,世新大學資管系助理教授胡碩誠則指出,每個城市針對不同的基礎建設,所需的預算也不同,而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將影響不同城市智慧化的發展程度。世新大學通識課老師張一成也表示,綠色能源及環保概念則是智慧城市發展重要的一環。

胡碩誠表示,物聯網技術已經成熟,讓智慧城市可以實踐。攝影/黃俐禎。
胡碩誠表示,物聯網技術已經成熟,讓智慧城市可以實踐。攝影/黃俐禎

 

張一成認為,智慧城市須和綠色能源結合,才能永續發展。
張一成認為,智慧城市須和綠色能源結合,才能永續發展。攝影/黃俐禎

邱孟佑認為,一個城市要從傳統轉為智慧城市,首要面臨的挑戰及考驗,第一、政府政策要落實,結合產官學研成立智慧城市發展小組擬定施政方針與政策;第二、執行政策之預算額度要核定;第三、技術應用與商務模式要到位,最後,市民要能接受新科技的挑戰。而成功的關鍵,首先除了網路寬頻必須充足,至少戶戶都有 1G 頻寬外,政府要有能力實行複雜物聯網環境,具備城市多系統整合,利用創新與雲端服務導入,再透過政府跨部會整合,並結合民間力量,鼓勵市民參與,讓市民對智慧城市應用服務更有感。

雖然台北市的智慧城市計畫才剛推行,但目前已出現實際的應用案例,舉例來說,北市目前已有 300 台「空氣盒子」,主要能藉由「空氣盒子」感應器監控空氣品質、 PM2.5 數據,追蹤污染源,可將台北市的空氣污染狀況即時回報,並以公開的形式發布。另外,老人長照也是台北智慧城市發展較快的項目,目前在南港區已經有社福團體、非營利組織利用智慧按鈕裝置,透過內建的藍芽與一個或多個手機裝置連線,並下載指定 app 之後,就可以用它來選擇與指定想要的功能,為當地的獨居老人和弱勢族群供餐或提供社區共餐服務,獨居老人只要按下按鈕,志工就知道哪裡有供餐服務需求,或是通知社福團體會不會加入共餐,方便準備食材等前置作業。

世新大學電算中心主任邱孟佑指出,智慧城市成功的關鍵在於網路寬頻充足。攝影/邱曉昱
世新大學電算中心主任邱孟佑指出,智慧城市成功的關鍵在於網路寬頻充足。攝影/邱曉昱
「空氣盒子」感應器能監控空氣品質。攝影/黃俐禎
「空氣盒子」感應器能監控空氣品質。攝影/黃俐禎

智慧城市是全球持續發展的趨勢,除了要有專責單位推動與監督,並能夠取之於民回饋於民,還要有良好的商務模式挹注運作經費,最後,透過政府、企業與市民攜手維運,智慧城市才得以永續經營。

智慧城市能應用在交通上,為通勤族帶來便捷生活。攝影/黃俐禎。
智慧城市能應用在交通上,為通勤族帶來便捷生活。攝影/黃俐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