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交通事故頻傳 高齡駕駛成隱憂

記者 吳宇萱、張方瑜、王怡蘋/採訪報導

台灣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據北市交通局交通安全科透過書面回覆,近三年高齡交通事故總件數從3001件增至3174件。政府推動放棄駕照獲得悠遊卡等鼓勵措施,期望高齡者主動繳回駕照,以降低高齡駕駛發生事故比例,並舉辦講座加強高齡者對危險駕駛之意識,保障所有用路人的交通安全。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後,道路上常見高齡駕駛者。 攝影/張方瑜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資料顯示,從2016年到201865歲以上高齡駕駛汽機車,發生之A1事故(事故後24小時內死亡)合計從七人微增至八人,顯示出高齡者在道路駕駛上的傷亡的確有所增長。由於年紀增長高齡者在視力、聽力、反應都會有所衰退,若發生事故其恢復能力也不比年輕人,因此政府針對高齡駕駛也提出各項應變措施。

台北市近三年交通事故數據。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製圖/張方瑜

2013年新北市政府曾推動「放棄駕照獲得悠遊卡」方案,透過政府提供限額500張內含300元的悠遊卡,鼓勵高齡者主動向監理所繳回駕照轉搭大眾運輸工具,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表示,當時500張悠遊卡一下就被換光,但以新北市人口結構來說,這樣的數量其實算非常少的,對於最後要有效降低高齡危險駕駛的比例仍然有限。

王鴻薇說,雙北大眾運輸相當便利,高齡者不論去哪都非常方便,雖然非常值得台北市效仿推動相關措施,但仍有更進一步的討論空間。

但對此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徐淵靜表示,發放悠遊卡其實對高齡者誘因並不大,因為只要年滿65歲就會有敬老卡可以免費搭乘大眾運輸,因此若單純以悠遊卡作為鼓勵就要高齡者不再開車效果仍有限。

為了鼓勵年長或行動不便者能多加利用敬老、愛心悠遊卡,並且使其有更多元的交通工具可選擇,台北市政府在20193月起,針對高齡者搭乘計程車,進行擴大車資的補助,事先儲值敬老、愛心悠遊卡並向敬老愛心計程車預約叫車,在每月限額480點的限制內,不限車資高低最多扣點可補助到50點。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徐淵靜透露若要真正有效減少高齡駕駛的比例,必須要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像是會開車的駕駛人可能就沒有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政府可提供主動繳回駕照就給予搭乘計程車五折的福利,也許對高齡者有更大的吸引力。

他也表示,高齡危險駕駛事件頻傳,也有可能是因為號誌對於高齡者來說不夠清楚,政府應同時改善軟、硬體的措施,而不是只用繳回駕照的方式讓高齡者不再開車。

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徐淵靜對保險提出的看法。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安全科股長馮世男。 攝影/張方瑜

未來如果有相關計畫要實施,徐淵靜表示,每個地方的需求都不一樣,政府可以在各里老人共餐時,邀請高齡者一起加入運輸設施的規畫討論,以便深入了解他們真正所需要的。

他更提到除了在措施上調整外,還有保險的問題,事故發生時保險大多只以車為主,若將保險費不再對車而是針對高齡駕駛人,在昂貴的保費以保人不保車的情況下,也許就可降低高齡者堅持開車上路的慾望。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安全科股長馮世男表示,對於許多高齡駕駛來說,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不適合開車,為了要加強高齡者對危險駕駛的認知,因此政府常與警察局合作舉辦安全守護團講座、利用活動擺攤,或在里長辦公室、老人活動中心進行推廣,期望透過宣導能導正高齡駕駛行為與路權觀念,並加強提醒高齡者須遵守交通規則,建立相互尊重的用路習慣,使其更了解正確交通安全觀念。

生理能力退化 道路駕駛成危機

隨著生理能力逐漸退化,高齡者的駕駛風險也大幅提升,在視力、聽覺及反應速度的上都有很大的影響。對燈光出現眩光的問題,或肢體動作僵硬無法立即做出反應等,都會導致在駕駛上的困難,不論是對自身或是大眾的安全都潛在危險因素。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張彧指出,除了一般老化外,有些疾病也會增加危險駕駛的風險,像是中風失智糖尿病等。以糖尿病為例,最先影響的部分就是視力,因視網膜病變以至於視線模糊,四肢的感覺也會逐漸流失,造成行車上無法適當控制速度。即便病情可以透過藥物控制,或透過復健好轉,但仍存在後遺症的疑慮,醫療上雖可以延緩惡化,但也無法恢復到原先的駕駛狀態。

高齡駕駛自我適性評估宣導牆面。 攝影/張方瑜

台北市區監理所駕駛人管理科專員林金明表示,換照檢測未通過的原因基本上是因為聽力和視力問題,造成路上車禍發生則是因反應較慢。針對一般老化,張彧表示在職能治療上可以藉由活動來減緩 ,透過大肢體性的運動來增加肌肉骨骼的彈性,增加肢體靈活度。

同時她也建議,高齡駕駛可以再去駕訓班上課,雖然國內並未規定需重新考照,但在駕訓班通過訓練再上路,對自己和大眾都是一個保障。

高齡駕駛認知檢測題目圖卡。 攝影/張方瑜

除了減緩生理上的退化外,增強路權觀念也是很重要一環,馮世男表示,高齡駕駛最常發生事故類型多為「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依規定讓車」。除了交通局舉辦講座宣導外,監理所會定期在台北市12個行政區巡迴設服務中心提供諮詢、換照、認知檢測的服務,透過政府、民間等多方合作,期望建立一個安全的交通環境。

政策再調整 專家給予建議

高齡駕駛的時代已來臨,高齡者因交通事故死傷的案件在生活中時有耳聞,交通部公路總局為因應此現狀,便實施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凡年滿75歲以上的長者,每三年需接受體檢及認知檢測,才能換發短期駕照,以降低高齡駕駛人行車之風險。

林金明表示,以台北市區監理所來說,截至今年10月底為止,所內轄管的高齡駕駛人自動繳回駕照的比例占整體辦理數的25%。他也提及成效較高的原因為高齡者生活在北市都會區,大眾捷運、公車相當普遍,或是有子女接送交通,大多已無駕車的需求。

但部分地區易因公共運輸不夠普及,高齡駕駛人仍須有代步工具,因此也會有不願將駕照繳回的情況發生,對此監理機關也會持續宣導。

高齡駕駛人於監理機關換發短期駕照。 圖片提供/台北市區監理所駕駛人管理科

對於以年齡75歲作為高齡換照分界點,林金明表示基於關懷高齡者之行車安全,對其身心狀況應建立適當的檢測機制,並參考先進國家如日本、新加坡等高齡駕駛管理制度,才訂定出本國最適合的年齡為75歲。

對此,張彧則認為,以75歲作為換照基準稍晚了些,75歲長者真正開車的可能並非多數,像國外會有年滿60歲即提高高齡駕車保險費用,顯然他們認為60歲的年紀是一個門檻,開車的風險也已增高。

此外,張彧也提及目前許多國家都有實施適性駕駛評估制度,高齡駕駛人首先必須通過筆試測驗,再來則是評估感官功能,包括肢體活動力是否正常、反應力是否足夠應付交通問題等,最後得再次考照才能上路。

即便不是每位高齡駕駛的危險性都極高,但攸關到大眾安全,若有經過評估的話確實是多一層保障,這是台灣在未來若有漸進式的調整政策能夠參考的部分。

 

相關新聞:

高齡退休無望 工作生涯無止盡

高齡化人口結構改變 銀髮勞動比例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