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遍佈全球 恐進入人體影響健康
聯合國統計,每分鐘都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造成嚴重海洋污染,而政府也從2018年開始擴大限塑政策,希望能改善塑膠垃圾的數量。不過,仍有許多「看不見的」塑膠微粒污染,藏身在海洋及日常生活,最終更會透過食物鏈循環回到人體。
聯合國統計,每分鐘都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造成嚴重海洋污染,而政府也從2018年開始擴大限塑政策,希望能改善塑膠垃圾的數量。不過,仍有許多「看不見的」塑膠微粒污染,藏身在海洋及日常生活,最終更會透過食物鏈循環回到人體。
近年來網購逐漸成為民眾的主要消費管道之一,但在享受網購便利性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大幅增加的塑膠包材垃圾,增添環境負擔。 對此,有業者推出能重複使用的循環包裝袋,盼藉此解決網購垃圾問題。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推出「掃了再買」App,讓民眾透過App檢視商品背後企業所違規的比數及金額,使民眾透過自身消費行為改變企業,共同為環境把關。
「越看到它不堪的一面,就越想愛護它。」留下這句名言的紀錄片《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三年前意外的墜機罹難喚醒延宕多年的礦業修法呼聲,但現在礦業法卻面臨重新歸零的窘境。
全球化影響下,各國之間貿易、交流繁盛,所衍生的外來種動植物入侵問題也日益嚴重。2017年就曾發生賣家進口一千多隻螞蟻作為寵物販售的案例,另外,麻雀近年來數量也逐漸減少,專家推測與外來種八哥具有一定關聯性。
淡水河流域自1987年擴大截流的方式整治淡水河系。時至今日,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2019年淡水河系仍有將近3%的河段屬於嚴重汙染,其根源來自河川特性、生活廢水以及氣候變遷的影響,使汙染難完整根除。
隨著全球吃素人口逐年增加,新的食品科技也在這樣的蔬食風潮中誕生了,那便是以植物蛋白質製成的未來肉。未來肉以人類健康、動物福利與環境友善為出發點,以未來食物之姿,減少畜牧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時過境遷,古蹟保存歷史與人文智慧的結晶,但面對時間洗鍊,曾經風華一時的磚瓦褪色斑駁,保留這些珍貴文化資產的重要性逐漸被重視。古蹟修復是一項浩大工程,替世人留存能夠一窺歷史的管道,如今,古蹟修復匠師因為現實問題,面臨到技藝傳承斷層的困境。
台灣養殖漁業主要分為內陸養殖魚塭、海面養殖及箱網養殖,雖然台灣現下市場仍以捕撈漁業為主,但為維護海洋資源永續利用,養殖漁業成為未來重點產業。養殖漁業衍伸的環境問題也成當務之急,其中包括廢棄物及塑膠微粒的產生、海洋優養化等,因此在漁業發展與環境友善間取得平衡,已成各界共同努力之首要目標。
紙紮常見於宗教慶典和喪葬場合,燒給神明或逝者使其享有舒適生活。但隨時代演變,產業面臨無人繼承的問題,導致技術逐漸流失。近年來,紙紮品轉向精緻、客製化,甚至有業者一改風格,讓民眾在選擇上更多元。
國產車過去受高關稅保護政策,銷售量卻差強人意,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於日前提出降低進口車關稅並取消國產車保護政策,讓民眾有更多購買選擇。然而台灣目前進口車關稅課徵17.5%,與全球十大汽車生產國比較,介於中間值,若是要降低關稅,需考量到國庫稅收和生產產業鏈,並多方討論,謹慎評估。
過去的醫療垃圾因涉及感染的問題,皆以焚化處理,近年來有業者將國外滅菌處理的方式引進台灣,搭配上政府的合作,從前的醫療垃圾搖身一變成為可回收再利用的二次材料。
自1979年爆發米糠油中毒事件,油安問題風暴不斷,國民人心惶惶。近幾年新興加工汙染物縮水甘油被判定可能對人體致癌,目前僅歐洲聯盟有限量規範。食藥署去年宣布跟進草擬法案欲成為亞洲第一納管國家。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