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食物浪費 惜食觀念仍須加強
根據環保署2019年統計,全國每天產生約5500公噸的廚餘,其中2700噸淪為焚化或掩埋處理,無形中造成環境負擔。不殘留廚餘就等於不浪費嗎?食物浪費的問題還能追溯到源頭生產過量及民眾的飲食觀念。
根據環保署2019年統計,全國每天產生約5500公噸的廚餘,其中2700噸淪為焚化或掩埋處理,無形中造成環境負擔。不殘留廚餘就等於不浪費嗎?食物浪費的問題還能追溯到源頭生產過量及民眾的飲食觀念。
機車座墊不僅是在屁股下的軟墊,也是能夠展現自我個性、增加安全、舒適度的配件。投入座墊工作50年的蔡佳銘以及蔡順欣,用他們變形的手指,以及滿身的海綿屑,展現投入座墊產業所需付出的努力。
社會企業「衣服圖書館」,2017年從台大女宿的實體共享衣櫃出發,提倡衣服「以換代買」,試圖用自己的行動力改變社會。創辦人洪于捷認為,如果大家穿不到那麼多衣服,交給下一個喜歡它的人也許是個好方法。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紙容器回收量相較去年同期多出近三倍,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擔心病毒傳播,轉而採用外送、外帶等消費模式,因此「環保外送」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彰化縣地區農田與電鍍工廠為鄰,工廠私自排放未經處理之工業汙水, 導致大量農地重金屬超標,偷排廢水的陋習乘載農產品與水源汙染等問題,政府為此強力掃蕩且推動進駐工業區受納管標準管控。世代革新環保意識提升,佇立幾十年的傳統產業,遷廠問題重重、環境汙染事件接連爆發。
我們與塑膠袋分手這條路已經走了近19年,其中歷經3次法規的修訂,在民生經濟與環境保育間不停拉扯,至今仍無法減少塑膠袋使用量,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塑膠袋回收率僅達9%,大部分的塑膠袋最後都當成一般垃圾處理。導致我們無法有效減少、塑膠袋無法被回收的最大阻礙究竟是什麼?我們既捨不掉也需要塑膠袋,那又該如何重新思考「限塑」概念?
早已引起正反方嚴重爭議逾20年的淡北道路開發案,環評在今年1月15日決議通過,將建設一條北起台二線與台二乙線交會點(淡金路與中正東路交叉路口),南迄台二線與大度路交會點(台北市大度路與立德路口東側)的道路。開發勢在必行,究竟是否能創造更好的生活?
在臺灣宗教信仰可說是相當多元,「宗教」也被視為一種研究專業,因此以宗教為主的大專院校就更加的蓬勃發展。根據內政部統計,目前臺灣總共有7家宗教研修學院,其中包括基督教、佛教、一貫道以及浸會神學院等,這些宗教研修學院都是為了培養特定宗教神職人員及宗教人才,並會授予宗教學位。
上完廁所,你會選擇把衛生紙丟進垃圾桶還是沖入馬桶呢?環保署106年開始推廣衛生紙丟馬桶的政策,這樣的概念早在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執行,此舉可減少廁紙堆積與蚊蟲孳生,更能減少傳染病的擴散。
圓環是一種以更有效率方式疏導車流的交通節點,在歐洲、美國等國家,圓環更是被大量使用,因為在車流量較小的時候,圓環比交通號誌更能有效的紓解車流,相比設置紅綠燈,它的維護成本相對低廉,且實際效用也較高。
圓環是一種以更有效率方式疏導車流的交通節點,在歐洲、美國等國家,圓環更是被大量使用,因為在車流量較小的時候,圓環更能比交通號誌有效的紓解車流,相比設置紅綠燈,它的維護成本相對低廉,且實際效用也較高。根據2017年環保署統計,全台總計有1375萬5582輛機車,比汽車還多出580多萬輛。機車密度居亞洲之冠,然而交通法規與道路設置對於機車族群來說卻是相當不友善。
在新北市三芝區的橫山山上,有間外型特殊的濟公廟,名為「富福頂山寺」,主要祀奉濟公活佛、天上聖母、以及十八羅漢,由於整座廟宇用了上百種不同的珊瑚和六萬多種貝殼堆砌而成,因此大家都俗稱它為「貝殼廟」。
為解口腹之慾,超商微波熟食成了消費者方便快速的選擇,該類商品多使用塑膠包材,且以高功率的微波爐加熱為主,而歷經2011年爆發人心惶惶的「塑化劑風暴」後,民眾開始重視塑膠製品的食安議題。經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終生特聘教授陳輝煌證實,凡在合法通路購入之微波食品,都會採用符合法規、耐高溫的塑膠容器,民眾若依產品標示操作,其實無須過度擔憂。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