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偶像文化進台灣 點亮人人明星夢

2006年日本地下偶像女子組合AKB48成功轉型為主流偶像團體,從此吸引擁有偶像夢的民眾紛紛效法,迎來世界地下偶像百花齊放的時代。現今台灣地偶文化仍屬小眾,藉由在台營運公司跟日本地偶接洽來台演出為主要推廣方式,不過2020年疫情爆發後,日本偶像來台演出被迫中止,帶來台灣地偶人數直線成長,圈子也更往外擴展。

台灣手工木雕文化 神像雕刻師——林永祥

台灣由於早期被殖民的原因,形成許多外來宗教,加上人口的移入,眾多宗教在此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台灣民間信仰。以台灣人所信奉的宗教而言,道教與佛教為台灣兩大宗教。信奉宗教的方式也略有不同,有人會去廟裡拿香拜拜,也有人會請手工雕刻師傅訂製自己所信奉的神像在家中膜拜,因此有了神像雕刻師的出現。

疫情衝擊辦桌文化 老師傅堅持在地人情味

辦桌文化在台灣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清朝。隨著歷史沿革發展出融合福建菜系、日本殖民影響以及外省菜系的多元菜色,也衍生出請脫衣女郎熱絡氣氛的特色表演,充分展現了台灣人的好客天性。婚喪喜慶等重要時刻,邀請親朋好友及鄰里前來一同慶祝,在許多長輩心中,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這樣道地的人情味。

走入生態社子島 看見聚落文化藝術

社子島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因為長年限建,被稱為是「台北市最後一塊處女地」,也由於地處兩河交接處,擁有獨特的河口潮間帶生態,蘊含豐富自然資源,共有三處人工濕地。2021年10月富洲社區舉辦一場生活藝術節活動,邀請藝術家進駐,結合聚落特色設置裝置藝術,呈現有別於繁榮都市的另一種樣貌。

古文物凍齡回春 文化保存跨越千百年

今(2021)年10月17日台灣文化日,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故宮鎮院三寶的展覽,分別展出北宋三大山水畫—范寬的「谿山行旅」、郭熙的「早春圖」以及李唐的「萬壑松風」,在展出期間便造成預訂人數眾多,導致向隅者眾的盛況。透過這次的展覽,讓新一波「文物熱」重新回到社會的視野之中,也讓社會重新意識到這些跨越千百年的文物之美。

重視宜蘭生態文化 蘭陽博物館推環境保育

蘭陽博物館於2021年10月初,舉辦一年一度的海洋主題活動,邀請各地喜愛海洋的民眾參觀這座以龜山島周圍海域為中心所打造的自然生態博物館,並與當地觀光產業、居民共同打造地方文化與生態主體性,結合地方觀光工廠營造文化、環境教育集散地,使來訪宜蘭的遊客到此做學習、體驗與環境教育的同時,也能夠尊重這塊土地,一起維護當地人文與自然環境。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