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殺手變文化使者 為布袋蓮創造新價值
布袋蓮是台灣常見的水生植物,也是對水域影響最大的外來種,布袋蓮經常堵塞河道,阻擋陽光,破壞台灣自然生態。然而,巧婦工作室創辦人陳怡君找到布袋蓮的價值,曬乾後編織成手工藝品,並成立工作室,透過編織幫助婦女提升家庭地位;柬埔寨新住民潘喜玲也透過編織課程,串起柬埔寨與台灣人民的文化交流,將被視為「生態殺手」的布袋蓮創造新生命。
布袋蓮是台灣常見的水生植物,也是對水域影響最大的外來種,布袋蓮經常堵塞河道,阻擋陽光,破壞台灣自然生態。然而,巧婦工作室創辦人陳怡君找到布袋蓮的價值,曬乾後編織成手工藝品,並成立工作室,透過編織幫助婦女提升家庭地位;柬埔寨新住民潘喜玲也透過編織課程,串起柬埔寨與台灣人民的文化交流,將被視為「生態殺手」的布袋蓮創造新生命。
記者 呂洪瑋、彭楷葇/採訪報導 根據統計,近年來台灣人去韓國的交換學生比例逐漸提升,旅遊更是熱門地點,同樣是亞 […]
早期漁民們在交易魚苗時,會將累加數目的過程吟唱成歌曲,因此發展出特殊的傳統文化「數魚歌」。然而,人們飲食習慣改變及科技的進步,讓數魚歌逐漸沒落。因此,花壇鄉文史工作者蔣敏全在國小教唱歌曲,過去曾擔任花壇鄉議員的彰化縣議員李成濟,也希望建立淡水魚苗博物館,傳誦魚寮地區的特殊文化。
目前設籍在都會區的原民人口數,已超過原民總人口數的一半,都會原民該如何互助團結,成為問題。來自阿美族的Wsay將原民文創平台翻新,進駐咖啡廳,藉此傳播原民文化。來自泰雅族的青年,Yuli和Savungaz,則是將咖啡廳打造成原民互助空間,協助南來北往的原住民在都市發展。
為振興我國藝文活動,協助文創產業發展,文化部從2023年起推行文化幣,發放青年用於各項藝文消費。但部分民眾卻將文化幣用於彩妝品及指甲彩繪,其用途正當與否引發社會熱烈討論。學者指出,應透過宣導與教育,讓民眾理解文化幣的用途,進而讓青年世代主動接觸藝文活動,方為治標也治本之道。
記者 呂洪瑋、彭楷葇/採訪報導 原住民是臺灣的傳統文化,但在大都市中卻較少看見原民文化的蹤跡,而新北市泰山區的 […]
走入位在金門縣金城鎮的「浯州陶藝工作坊」,處處可見各種造型的風獅爺被擺放在周圍。王明宗師傅凝視著陶製風獅爺的雛形,手持雕塑工具,一刀刀刻畫出風獅爺的神情,把英勇神威的姿態呈現的惟妙惟肖。王明宗推廣風獅爺超過30年,有「風伯傳人」之稱,他期盼未來能持續將金門風獅爺文化推廣至國際。
台灣為多元民族所組成的社會,島上多達16個原住民族群,但原住民族在教育與法律上仍處弱勢。執政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不友善。學童被迫接受主流的漢人教育,而非學習自身文化,族人憂心,這將使原住民文化加速流失。
在烏來的泰雅族部落除了交通不便之外還有很多老人沒辦法下山採買,因此部落菜車已經成為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老闆陳明忠每天凌晨兩點就到不同的市場批貨,開著菜車把每一份居民的寄託帶回家鄉。
竹材的應用多元,不僅可運用於綠建築材料,亦可用於加工材料當中。竹子對於泰雅族人而言,從生活起居的器具到部落風俗,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隨著青壯人口外移,部落傳統文化面臨斷層,延續與傳承泰雅竹文化,實為當務之急。
Waacking (威金 ) 的歷史最早能追溯至1970年代,美國西部的同志夜店文化,運用DISCO曲風,透過舞者的手臂進行甩、丟、拋的動作。由於 DISCO 文化背景常牽扯到金錢、藥物濫用、毒品等負面印象,導致當時流行搖滾重金屬的族群不願意接受。1979年,在美國芝加哥公園的棒球比賽中,有人將數百至上千的唱片集體焚燒,爆發了一場「迪斯可毀滅之夜」,間接使舞蹈隨之消失了一段時間。
台灣「天日曬鹽」產業起源於1665年,至2001年所有鹽廠停曬,有300多年歷史。而今隨著科技發展,已由機器取代人工曬鹽,僅剩位於台南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完整保留天日曬鹽產業與文化。今年87歲的涂丁信,年輕時曾任鹽工、製鹽技術員,退休後仍回到鹽田擔任顧問,已在台灣鹽業服務超過一甲子,期盼將曬鹽技藝傳承下去。
鴿笭文化為台南地域性活動,近年來因僅剩兩位師傅且找不到學徒而面臨文化即將失傳的危機。技藝失傳將會影響村落間凝聚力,為使文化永續,台南市文化局近年來也透過鴿笭文化季及其他推廣活動,盼能達到文化傳承之目的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