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深「刻」的修士精神 雕刻及修復藝術傳承 

台灣的宗教信仰以佛道為大宗,雕塑也多以佛、道教為主,但除了關公、媽祖像之外,教會裡耶穌及聖母像的木雕其實也出自台灣人之手。位在新竹縣竹北市的聖心手工雕刻,由匈牙利籍耶穌會修士雷萬鈞創辦,是台灣少數以耶穌及聖母像為主的雕刻公司。隨著時代變遷,雕塑產業沒落,在發展新技術的同時,雕塑勢必要開拓出新的道路。

免於遭廢校 皮影戲守護11童迷你小學

在少子化的打擊下,許多學校紛紛面臨倒閉危機,而在嘉義縣梅山鄉有一所僅11人的迷你小校,為了守護村莊裡唯一的小學,他們將皮影戲發展成小學特色,並且在社區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孕育出一群皮影戲高手,他們在全國皮影賽事上年年奪得佳績,也促使政府不會因為學生人數不足而主動廢除學校。

青年就業甘苦多 躺平?拚搏?一念之間

畢業季即將到來,許多畢業生開始尋找工作,然而萬物瘋漲、起薪又低,手中的鈔票越來越薄,不少人開始拒絕背房貸車貸,對於婚姻和生育更是不敢想,乾脆停止掙扎,只要薪水能生存就好;也有人不想湊合著過日子,無論面臨多少打擊,都堅持戰鬥到最後,只為了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廟會文化傳承 宮廟成迷途少年避風港

台灣獨有陣頭的文化,給人的既定印象大多是負面的,台中市玄武宮宮主陳誌偉扛起這份兼具挑戰的教育責任,給予迷途少年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平日帶著他們從事水電技術工作,培養一技之長,假日便訓練他們「擊鼓、打鑼、小法、跳家將⋯⋯」,希望這一代的年輕人能夠傳承台灣這份獨具特色的廟會文化。

童年求學困頓 太魯閣族校長為部落孩童點燈

偏鄉學校裡的小朋友,多數原生家庭的條件都較為貧困,而教育資源也十分匱乏。花蓮縣和平國小的校長艾石生,出生於太魯閣族的原住民部落,從小家境清寒,後來受到資助,努力求學成為校長。他深知偏鄉學校面臨許多困難,也因過去的成長經驗,讓他渴望透過教育的力量,帶領這些偏鄉學童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