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繞境出巡威武震八方 蘆洲神將看門道
一尊尊身著色彩鮮豔戰甲、臉部表情生動的神將,大力甩動手臂展現力與美,踏著氣宇軒昂的步伐,在街道出巡繞境,將氣場淨化、為神明開路,也替人們鎮煞,給予信眾們心靈的撫慰和寄託。
一尊尊身著色彩鮮豔戰甲、臉部表情生動的神將,大力甩動手臂展現力與美,踏著氣宇軒昂的步伐,在街道出巡繞境,將氣場淨化、為神明開路,也替人們鎮煞,給予信眾們心靈的撫慰和寄託。
竹科工程師徐嘉彬,為了讓從日治時期傳入台灣的花磚不只流於被緬懷的文化,因此他致力於搶救花磚,進而成立花磚博物館。他20多年蒐集近6千片的花磚,希望能夠讓民眾、全世界看見花磚的美。
一年一度的全國泰雅族運動大會,今年最後一輪舉辦在新北市烏來區,來自九個鄉區的選手一同共襄盛舉。除了精彩刺激的競賽也有優美的文化表演活動,透過運動會的方式延續傳統文化,也讓民眾一同欣賞泰雅之美。
傳統木雕於2011年成為文化部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之一,而在今年,此項目更新增一位保存者—陳啓村,出生於鹽工家庭,從小展露美術方面的長才,先後進入光華佛店及人樂軒學習及磨練木雕技巧,除了天份,更值得令人效法的是陳大師勤奮努力不懈怠,使他成為新科人間國寶。
新竹縣五峰鄉和平部落有間獵人學校,課程不像以往熟悉的國文、數學,而是將大自然當作教室,學習如何射箭和設置陷阱。為延續泰雅族百年來的文化,部落族人紛紛當起老師,讓居住在都市的人體會泰雅風情。
時過境遷,古蹟保存歷史與人文智慧的結晶,但面對時間洗鍊,曾經風華一時的磚瓦褪色斑駁,保留這些珍貴文化資產的重要性逐漸被重視。古蹟修復是一項浩大工程,替世人留存能夠一窺歷史的管道,如今,古蹟修復匠師因為現實問題,面臨到技藝傳承斷層的困境。
在數位時代下,傳統戲院的人潮不復昔日,許多老牌戲院紛紛宣布倒閉。不過,台南一家戲院堅持保留傳統裝潢和設施,將懷舊作為經營特色,並透過聞名國際的畫師顏振發手繪看板,讓傳統文化在科技革命中延續。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神明也跟普羅大眾一樣,喜歡穿著鮮豔好看的衣服。但你們知道不同顏色的衣服代表什麼涵意嗎?神明衣服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隨著時代的演進,傳統漆藝文化日漸沒落。在士林,滿腔熱血的漆線師傅顏金益,選擇一頭栽進漆藝製作,為了傳承,他不僅創新傳統漆藝的作法、開班授課,讓更多人看見漆藝的絕美世界。
台東都蘭部落阿美族人,將中斷六十多年的樹皮工藝找尋回來,中間透過不斷的嘗試,最後成功做出樹皮衣,並且將傳統結合現代,呈現樹皮布的多元樣貌,讓原住民的美麗文化傳承下去,重新詮釋樹皮的價值和意義。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侵襲台灣帶來破紀錄的降雨量,更導致「八八風災」成為台灣災難史上最沉重的一頁,其中最慘烈的便是「小林部落滅村事件」,帶走100多個家庭。家園在一瞬間沖毀、倒塌, 令人痛徹心扉的流浪,是小林村民不願回想的傷痛。
松煙墨是早期百姓間使用普遍率極高的墨條之一,適合用於書法與水墨畫。但隨著書寫方式的轉變與市場的萎縮,全台灣也僅剩一家手工松煙墨製墨廠,傳統製墨技藝面臨失傳危機。
店面中充斥敲打聲,現年87歲的蘇萬發是打鐵舖的主人,也是全三峽唯一仍在職的打鐵師傅,現今傳統打鐵舖已不多見,而萬發打鐵舖顧客絡繹不絕,他要一邊融鐵、打鐵、焊接,還要招呼時不時光顧的客人。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