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漁法捕撈文蛤 能否繼續發展?
淡水早期漁港發達,日治初期更曾一度成為全臺重鎮基地,淡水文蛤便是這裡百年的寶藏。順著關渡宮的燈籠走,就會找到捕撈文蛤船隻的起點——中港河碼頭。家中從事漁業已第三代的黃振興表示,淡水河像是母親一樣,孕育了多元的生命。
淡水早期漁港發達,日治初期更曾一度成為全臺重鎮基地,淡水文蛤便是這裡百年的寶藏。順著關渡宮的燈籠走,就會找到捕撈文蛤船隻的起點——中港河碼頭。家中從事漁業已第三代的黃振興表示,淡水河像是母親一樣,孕育了多元的生命。
申請復康巴士的資格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然而,並非所有行動不便者都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司機張晉豪自掏腰包買車、改裝無障礙設施,為的就是讓這群無法被復康巴士照顧到的族群有一個可以被服務的管道。
台灣為海島型國家,傳統土雞飼養易受天候影響,且開放式禽舍容易因與周遭野生動物接觸而感染疾病,一旦染疫須全數撲殺,業者損失慘重,土雞產銷數量更逐年下降。為避免類似事件反覆發生,家禽業者透過「土雞智慧化密閉式禽舍飼養管理系統」建立標準化流程,提升土雞產能及業者工作效率。
外型毛絨可愛的兔子受到不少民眾歡迎,但許多飼主並未考量到長久的照護問題,爾後將其隨意丟棄,未結育的棄兔在惡劣環境下大量繁殖,然而法條並未強制飼主施打寵物晶片,不僅難以追查棄養源頭,引發生態和環境衛生等問題。
龍舟競賽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運動和文化活動。起源於古代祭龍習俗,現今演變成一個集運動、文化、旅遊等多元素的盛大活動。2010年,龍舟首次被納入亞洲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爾後發展逐漸普及,每年都會舉行多場龍舟競賽。
校園鐘聲伴隨機器的轟鳴聲響起,國小裡出現一群身穿亮麗色彩的人,正清掃著佈滿青苔的地板。這群人原本是無家者與更生人,但在《做工的人》作家林立青成立的友洗社創內,他們成為專業清潔工,替人生劃出了嶄新道路。
口罩解禁令終於下達!脫與不脫卻出現各方聲音。「害怕新冠肺炎病毒再次來襲不敢脫」、「很少人脫口罩,現在脫像異類」、「戴口罩比較好看,拿掉會感到面容焦慮」、「終於可以拿掉,有夠悶」、「該回到正常生活了……」。而疫情帶給大眾及產業的影響,也因疫情趨緩後形勢逐步改變。
犬隻被人類所馴化已有逾萬年的歷史,根據《國家地理雜誌》所述,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與狗共同生活的證據。犬隻漸漸成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而在社會中,甚至有一部分的狗狗正是維持社會治安良好運行的重要齒輪,他們被稱作「執勤犬」。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氣候致使病蟲害迅速蔓延,為確保糧食生產穩定,過往憑藉靠天吃飯,仰賴經驗法則的栽植方式不敷實需。然而,施用農藥雖屬必要之惡,但不當用藥及藥劑殘留,將對人體與環境造成傷害。近年植物醫師憑藉專業能力,診斷植栽致病原因,提供正確安全用藥方式,期許能達到環境永續之目的。
面對死亡,多數人總是以害怕、歧視的態度,避而不談。「死亡」讓人直覺想到的是處理後事,殯葬業中的禮儀師,但在台灣,還有一群人從事著死亡現場清潔及遺物整理的工作,他們被稱為「死亡現場整理師」。
嘉義縣於108年開始推動智慧漁業,如:水質監測(提前提醒未來一週水質變化)、遠端監控的科技,運用不同的技術來加入傳統養殖漁業,激盪出不一樣的新火花,也穩定業者收入,強化青年回家接手家業的意願,讓養殖業不再是夕陽產業。
猴硐貓村是熱門打卡景點,但年輕一代鮮少人知曉,猴硐曾以煤礦產業為傲。為了不讓曾興盛一時的在地文化被埋沒,末代礦工創辦礦工文史館,帶領民眾進入礦坑進行深度導覽,了解當時村民賴以為生的煤礦業。
新冠疫情逐漸穩定,背後的防疫戰士「呼吸治療師」功不可沒,因為疫情,呼吸器的需求量大幅提升,讓呼吸治療師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不過他們不只為確診者診治,也幫助呼吸困難的病患進行治療。近期卻因未領取到完整獎勵金,引起關注。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