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長照咖啡館 打造銀髮族第二個家
I Care長照咖啡館是中華長照協會在於新北市永和區頂溪國小附近所設立的長照2.0A級社區關懷據點。咖啡館本身除了供一般民眾用餐休閒外,也特別針對社區長輩提供各式諮詢、健康檢測和輔具租借,及舉辦課程活動。
I Care長照咖啡館是中華長照協會在於新北市永和區頂溪國小附近所設立的長照2.0A級社區關懷據點。咖啡館本身除了供一般民眾用餐休閒外,也特別針對社區長輩提供各式諮詢、健康檢測和輔具租借,及舉辦課程活動。
公益團體梅門一炁流行學會,長期關注我國老年人口議題,今年更推動「亮點計畫」,重新喚起長照機構中的活力和活力。在該組織中擔任志工的李志恒,過去有著令人稱羨的工作,但為能全心投入公益,而毅然決定離開職場。而他也重新找到人生的新目標,要將公益與良善的火種,跨越世代地、持續傳續下去。
近年環境意識抬頭,提高都市生態環境,能為城市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透過公園及建築等綠地規畫,增加國內植被覆蓋面積,可調節城市溫度、空氣及美化都市景觀等,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由台北市政府體育局主辦的身心障礙者巡迴運動指導團(以下簡稱運動指導團)從試辦至今已執行整整三年。2021年運動指導團開設徒手肌力、墊上運動等課程,針對不同障別提供特色課程,藉此幫助身心障礙者培養運動的習慣,鼓勵市民多走出戶外參與活動。
帕拉林匹克奧運每四年舉行一次,雖與大眾熟悉的奧運共享相同場地,卻不如奧運擁有國際高知名度,甚至被稱為「沒有觀眾的奧運」。台灣在今年東京奧運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成績,延續的熱潮讓帕運受到更多關注。
年僅十五歲的曾子穎,打從九歲第一次接觸網球起,便立志成為一名職業選手。除了在教室內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之外,曾子穎投許多時間在豔陽高照的午後於球場上揮灑汗水、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一起透過記者的筆,更進一步基層運動員們的點點滴滴,以及背後默默支持他們的重要支柱。
這對恩愛的夫妻非常特別,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43歲的玻璃娃娃-陳靜琪,而她口中的「他」,是來自台灣44歲的的丈夫,口足畫家許世皇,四肢都被截肢,兩人都是重度身障,卻譜出讓人感動且勇敢無比的愛情故事。
在台灣受最多人喜愛的運動項目不外乎是籃球、棒球等主流運動,但更有許多其他運動領域的專業好手一直在為這項運動學習、磨練,其中已被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列為重要推廣項目的極限單車(BMX)就是一個例子。台灣極限單車國手鄭喬鴻從小學習極限單車,靠著對極限單車的熱忱及努力陸續為台灣拿下許多亮眼的成績,現今更致力於將極限單車推廣出去。
台灣對於身心障礙者的照護日趨完善,其中,腦性麻痺的症狀日漸被大眾所關注,受到大眾的注意後,政府也開始積極布建相關措施,像是無障礙設施、學習鑑定等等。而腦性麻痺成因常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父母親的壓力也會隨之而來,日後的補助就顯得重要。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資料顯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逐年上升,相當於每五人就有一位是超過六十五歲的高齡長輩。因此未來的人口組成並不適合傳統勞力密集的照顧看護模式,不只政府推出相關長期照顧(以下簡稱:長照)政策,民間產業單位也紛紛響應,引進長照新科技共同實踐「以人為本,以科技為輔」的理念。
在網球賽場上,選手的球拍可說是影響勝負的關鍵之一,每位在球場上馳騁的選手,手裡都是握著特殊定製化的球拍,根據選手本身的打法、特性而製成,而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就得仰賴專業的穿線師。在台灣就有兩位獲得國際認證的專業穿線師,他們通過層層考試,獲得國際認可,成為時常受邀前往各大賽事服務的官方穿線師,可以說是在運動專業領域的台灣之光。
起初就受到社會刻板印象的身心障礙者,在就業中更是遇到不少難題,在桃園龜山有間洗衣庇護工廠,專門提供給身心障礙者就業,帶給他們無限希望,讓身心障礙者有工作可做,肯定自己的價值。
台灣每年仍約有1萬7000人會因為中風而導致行動不便,患者除了使用輪椅等輔具之外,現在也可以透過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輔助患者重新站起來。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