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商店 有求必應的萬能服務業
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109年的統計數據,台灣每一平方公里就有0.34家便利商店。不僅隨處可見,還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近年來,超商服務項目日漸增加的趨勢,也引發了工作負擔太重的討論。
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109年的統計數據,台灣每一平方公里就有0.34家便利商店。不僅隨處可見,還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近年來,超商服務項目日漸增加的趨勢,也引發了工作負擔太重的討論。
隨著現代人環保意識提升,越來越多環保育兒用品問世,一群職業媽媽成立了「台灣布尿布推廣協會」,希望能傳遞布尿布相關的正確資訊,並將布尿布推廣出去。
工商社會人際關係日漸疏離,里長一職愈發重要,除了曾經擔任相關職務者外,一般民眾鮮少了解其工作內容。實際上,里長不僅舉辦各項社區活動,亦需替里民解決疑難雜症,更要妥善運用政府補助款建設鄰里。
「循環經濟」的理念對一般民眾來說並不熟悉,此次「2030超越圈圈」的策展活動,結合人文、土地等元素,並邀請數十家的民間企業聯合承辦,將經濟產業結合環境保育的想法和與實際的成果呈現給民眾。
在台灣有一個新創團隊,從越南引進「蒲草」製成吸管,這個純天然的植物吸管,不僅對環境零負擔,再加上將廢棄農地轉作、農民契作的方式,讓減塑的同時也能活化農村,達到便利性,實踐綠色經濟。
據綠色和平組織統計,以20至45歲台灣成年人為例,每年總計花費約1620億購買衣服,被丟棄的衣服更多達520萬件,數量龐大的棄置衣物逐漸成為當今社會重視的議題。
嘉義市宣信國小利用新科技VR眼鏡,讓小朋友體驗實境學習英文,結合課本的單字,搭配實際的賣場畫面,讓小朋友彷彿置身在現場,更能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單字是什麼意思,不再只是從無聊的書籍中死背單字,而是實際的應用在生活中。
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縣市直到八月才開放餐飲內用。考量仍有染疫風險,餐飲業者皆做好防疫措施,然而免洗餐具垃圾量卻因此增加,如何兼顧環保與防疫,成為民眾關注的議題。
自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後,臺灣各大產業均受到嚴重衝擊。今年6月政府宣布實施「紓困4.0」,以期透過津貼補助、資金貸款及振興發放等服務,促進國內經濟提升,也盼能解決各大產業自營業者經濟上的危機。
輔大文愛志工隊駐足寒溪部落接近十年,用愛輔導當地原民孩童的課業學習,透過每一次出隊與學童建立深厚情誼。相互成長的畫面,使設立志工隊的曾聖益憶起初衷,鼓勵學生跳脫舒適圈,並能看見需要,幫助所需。
擁有飲料王國之稱的台灣,去年喝掉20億杯手搖飲,龐大的一次性垃圾造成環境負擔,即便有環保杯,攜帶和清洗也不方便,不過最近市面上有個新選擇,就是可以租借的環保杯,只要掃碼就能向店家借用杯子,透過循環再利用的方式,大幅減少垃圾回收量。
國內各大專院校多半於中秋節前後正式開學,10月4日後逐漸恢復實體上課,然而大學生在未完全接種疫苗,各大學也規劃不同的開學防疫措施。
新冠肺炎不斷延燒,在國際間被譽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也難逃一劫。根據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運動場所和健身房被列為第一波的停業對象。健身房收入呈現赤字,在疫情帶來的劇烈動盪下,健身產業面臨經營重大危機。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