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石膏像背後的故事 一種習慣 一種不捨
石膏像是美術訓練的基礎,曾經美工、藝校學生人人必備一個石膏像,住宅區中,外觀與其他民房無異,沒有招牌或任何標示,是台灣現今僅存的石膏像工廠,許多國內的藝術學校都使用他們產品做美術教育用具。
石膏像是美術訓練的基礎,曾經美工、藝校學生人人必備一個石膏像,住宅區中,外觀與其他民房無異,沒有招牌或任何標示,是台灣現今僅存的石膏像工廠,許多國內的藝術學校都使用他們產品做美術教育用具。
媒體過去曾報導韓國女星雪莉負面新聞,讓其飽受惡評攻擊的壓力。今年十月,雪莉在自家公寓上吊身亡,消息一出震撼全球,也使得新聞業對公眾人物的評論方式再次受到檢視,而網路酸民文化也重新引發討論。
韓流在亞洲不斷延燒,無論是戲劇、綜藝、音樂,還是服裝與飲食等,都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增加無限商機。流行文化產業甚至佔韓國GDP的6.4%,究竟是哪些重要因素帶領韓流走向國際?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已成為台灣部分民眾對於新聞工作者的刻板印象,雖然它多少帶有揶揄的成分,但其中對記者素質的不信任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新聞產業的困境是什麼?而我們身為新聞系的學生又應該往什麼方向去努力?答案就都在內文中。
過去台灣配音員給人的印象往往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也因此讓民眾忽視這項職業的存在。但隨著網路蓬勃發展,配音員們開始透過網路平台,拉近與大眾的距離,同時也為配音這項產業帶來轉型的機會。
從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到韓劇以人魚為主題發想的愛情故事,人魚淒美動人的傳說深植人心,但人魚可不只活在傳說中,台灣就有一間專門在培訓人魚的「人魚學院」。
現今藝術形態相當多元,過去被視為搞破壞、反主流象徵的塗鴉,隨時間推進而在不少人心中出現轉變,成為藝術。
《千年一問》鄭問漫畫展今年六月在故宮展出,引起許多人的討論。而也令人好奇目前台灣漫畫發展的趨勢及產業規劃的可能性。
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也更加多元,傳統戲曲逐漸式微,已成為一種不可逆的現象。在新的媒體時代,台灣布袋戲順應發展,首創電視布袋戲,。進入21世紀,網路動畫布袋戲又應運而生,有一批年輕人懷揣著對布袋戲的熱愛,投身於布袋戲推廣與傳承當中。
每到聖誕及跨年的季節,各縣市政府總會各出奇招吸引全民響應過節,同時也行銷自己的城市。今年北市不讓新北耶誕城專美於前,歷時2年與迪士尼團隊合作,策畫嘉年華,構想自風靡全球的迪士尼動畫。
數位科技已然成為現今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工具,各種技術日新月異,使日子充滿便利及無限驚奇。年年舉辦的台北數位藝術節將藝術作品搬到民眾眼前,讓更多人看見新樣貌的藝術科技作品,讓原本冰冷的科技媒介,藉由藝術的熱情,給人帶來溫暖的感受。
素食飲食已行之有年,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而現代人基於宗教原因、愛護動物及響應環保,紛紛鼓勵吃素,目前台灣吃素人口高達12%。然而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素食加工食品的鈉含量、含糖成分卻是大大影響國民健康,在台灣素食餐廳隨處可見。
2018環境電影節系列講座開跑,今年以「野生」為主題呼籲大家關心動物保育,主辦方邀請動畫創作新銳黃睿烽,展映其 […]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