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澳」骨藝術家林發權 傳承釉上彩瓷
以加工出口陶瓷聞名的新北市鶯歌區,受到東南亞地區發展影響,加工出口的市場萎縮,因此商家近年結合DIY手拉坏、捏陶等手作課程,逐漸轉型成假日時的休閒好去處。在鶯歌深耕超過三十年的彩繪陶瓷藝術家林發權,2020年也開設彩繪陶瓷教室,讓民眾可以體驗彩繪陶瓷的樂趣。
以加工出口陶瓷聞名的新北市鶯歌區,受到東南亞地區發展影響,加工出口的市場萎縮,因此商家近年結合DIY手拉坏、捏陶等手作課程,逐漸轉型成假日時的休閒好去處。在鶯歌深耕超過三十年的彩繪陶瓷藝術家林發權,2020年也開設彩繪陶瓷教室,讓民眾可以體驗彩繪陶瓷的樂趣。
「紙醫生」又稱紙類修復師,主要工作是將損壞的紙質文物修復完善,憑藉他們的努力與堅持延續了文物的生命。而透過對比古今教育體系與科技的進步,讓傳統技藝有不同的面貌發展下去。
每逢廟會節慶總會聽到響徹雲霄的鼓聲,而「鼓」亦是廟宇文化中相當重要的樂器之一。但近年來手工傳統的製鼓產業卻因機械化低成本的產製所取代,也讓這項獨特的傳統工藝逐漸面臨失傳危機。
台灣扯鈴好手張駿煌憑藉優異的扯鈴技巧登上國際舞台,將東方技藝帶到全世界成為台灣之光。得獎無數的背後是超過十年的苦練,也期許自己能把扯鈴技藝傳承下去。
在台灣幾乎沒有專門繪製台灣戲劇舞台佈景的彩繪師,陳明山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一位,經歷時代變遷,歌仔戲、布袋戲逐漸被人們所遺忘,這份快失傳的特別技藝,他是如何傳承的,又是如何將其帶到大眾視線裡。
螺鈿為一傳統鑲刻技藝,意指將貝殼鑲嵌在木頭或漆器上,也因貝殼在過去被視為財富象徵,讓螺鈿成為傢俱上的華麗裝飾。螺鈿約於1950年傳入台灣,當時新竹是傢俱重鎮,上百位師傅於此,引領技藝邁向高峰。
坐落於三峽老街旁的青草職能學苑,陪伴高風險家庭的青少年,成為他們放學後的一個「家」,更提供各類職業探索的實作課程,幫助青少年們提早找到未來的出路。
手工玻璃在在生活四處可見,不論是室內裝潢或是家用門窗,都與玻璃息息相關,玻璃相較於其他材料,不僅更美觀,也較容易裝卸。年僅26歲的劉哲瑋,在大學剛畢業的年紀選擇投入玻璃師傅的行列,為該項傳統產業注入新血。
獅頭製作是台灣的傳統技藝,是舞獅的一大精髓,台灣獅頭製作文化保存者江岳哲堅持紙糊獅頭40年,堅持保留傳統,為台灣傳統技藝寫下完整的一頁篇章。
受到製香政策外移、政府禁香政策影響,手工製香逐漸示微,不過在宜蘭這間飄香將近40年的製香廠裡,仍然有一群人堅持手工製香功法,並且延伸出生活香,在創新的過程中同時捍衛這項傳統技藝。
位在鹿港老街的吹糖人許雅棠,是台灣僅剩沒幾位的吹糖師傅之一。像魔法般地吹出一個個美好的吹糖,他用自己的傳統原則及精神,給孩子吹出一個甜美的夢。
斯文的臉龐、認真的眼神,與中壇元帥氣質相像,在靦腆的笑容下,林漢翔以正氣凜然的腳步,堅定地踏出自己的理想,也踏出蘆洲神將文化傳承的方向。
講求快速效率的數位時代,底片攝影和暗房技藝似乎是不合時宜,然而在這樣的時代裡仍有些人持續使用底片攝影、鑽研傳統技藝。面對數位浪潮,當代的底片攝影愛好者,出於對復古情調的追求或對於傳統技藝的執著,以另一種新的意義存在,記憶並且傳承著舊時代的攝影技藝,和數位時代的人們互動。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