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咖啡渣 變身環保除臭包
生廚餘和資源回收也能廢物再利用!台中市中西區清潔隊「妙手回春」,利用廢棄咖啡渣和資源回收的麻布袋,經過處理再製後,製成造型精緻文青的環保除臭包,不僅有吸附異味的功用,更讓資源永續再生。
生廚餘和資源回收也能廢物再利用!台中市中西區清潔隊「妙手回春」,利用廢棄咖啡渣和資源回收的麻布袋,經過處理再製後,製成造型精緻文青的環保除臭包,不僅有吸附異味的功用,更讓資源永續再生。
食物浪費一直是全球所面臨的重要議題。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在過去十年(2012年至2021年),台灣每年平均廢棄近62萬噸的食物,這驚人的數字若以每個60公升的廚餘桶來比喻,足以堆積超過一萬座台北101的高度。這些廚餘多數情況下是透過焚燒或掩埋等方法處理。然而,為了降低焚燒和掩埋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有民間團體開始替廚餘另尋出路,利用黑水虻處理剩食。
根據農業部2023年第二季畜禽統計調查顯示,台灣養雞總數達9800多萬隻,衍生的禽類廢棄物數量驚人。棄置生雞糞將對土壤造成長期危害,且其惡臭更易吸引蚊蠅,成為病媒溫床,若雞毛雞糞能轉換成有效利用的資源,例如農業堆肥甚至發電,不僅可將廢棄物轉換為寶,亦能降低環境汙染,避免疾病傳染。
缺蛋議題困擾民生,願意付岀時間與金錢,也不一定可以買得到蛋。目前在雙北鬧巿中有人認為城巿養雞,除了可以作為陪伴的寵物,而且有產能,能夠某程度上解決家庭中缺蛋困擾,但當廣泛推廣時,到底能不能成為缺蛋議題的新解方呢?都巿又是否適合養雞呢?
現代小朋友鮮少有機會看到食物的原型,常常不知道自己每天的日用飲食來源為何,亦不清楚其中營養。而位在新北市永和區的永平國小,已積極發展食品教育數年,讓小朋友可以從健康實作中,習得相關知識。
在台灣,食物浪費的問題日益嚴重,剩食狀況拉警報,驚人的數值讓人無法忽視,各界也積極採取不同策略,來減緩食材不必要的消耗。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已經成為新的商業發展趨勢,不少業者都投入於環保產品的研發、量產,共同打造可再生的經濟模式。有許多台灣品牌分別以各種在地原料打造環保商品,為循環經濟帶來新的可能性。
永續利用已成為現在社會發展關注的指標,然而全台灣每年的食物浪費量還是相當驚人,政府與許多民間業者正在積極改善此現象,有餐廳將醜蔬果化做續食,變身餐桌上的佳餚,或是攤販將食物捐贈給食物銀行,提供給需要的人們。
自2019起,新北巿教育局每年舉辦「食農樂活巧營造學校推行計劃徵選」,鼓勵校園主動提交食農教育實施情況企劃書作申請補助經費之用,並分為三大組別:萌芽學校、結穗學校、典範學校,隨著組別的遞進可獲得的補助就愈多,但僅有四十八間獲選名額,以競爭型計劃推動各校發展更有特色規模的食農教育。
2021年11月,南投草屯民眾通報發現一些大型蟾蜍出現在菜園,經過確認為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海蟾蜍。海蟾蜍體型巨大、繁殖力旺盛,不僅捕食幾乎任何比牠小的生物,更是會分泌毒液,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威脅,而澳洲即為海蟾蜍況散失控的例子之一,若是輕忽,後果不堪設想。面對海蟾蜍在草屯逐漸擴散,一群志工在黑暗中默默搜捕,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替台灣站在最前線。
近幾年外來種入侵的事件層出不窮,除了造成生態破壞,也讓不少農民損失慘重,深感困擾。繼「小酷斯拉」綠鬣蜥在野外快速繁衍,導致近半台灣淪陷後,又有其他外來種鳥類——八哥侵襲全台多處,包括位於彰化的葡萄果園。知名網紅J爸接到當地葡萄果園老闆賴柏樺的委託,協助驅趕八哥,也讓外來種入侵的議題再次受到關注。
民以食為天,食物對於人來說不可或缺,但大部分的人卻對食物背後的來源並不了解,而雞蛋身為許多食品的原物料,其健康更是與人們息息相關。十幾年前楊環靜從國外回到台灣,並在2015年創立社會企業「食二糧」,致力於生產能讓民眾安心吃的健康雞蛋,也希望解放母雞,讓牠們得到該有的自由。
近年來,台灣環保意識抬頭,新北市政府在2007年推動低碳社區,希望社區能以低碳環保的精神打造綠色環境,同時幫助社區節省電費,達到永續經營。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