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葬」成新式概念 管理美感同兼顧
殯葬是一項重要的儀式,不論任何宗教、種族,都會有悼念已故親人的方式。近年來,傳統土葬造成土地資源無法有效的使用,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將原先雜亂的墓園,改建成具有環保理念的公墓。
殯葬是一項重要的儀式,不論任何宗教、種族,都會有悼念已故親人的方式。近年來,傳統土葬造成土地資源無法有效的使用,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將原先雜亂的墓園,改建成具有環保理念的公墓。
近年,因糖導致的健康問題,其中如肥胖、糖尿病,成了世界各國迫切解決的危機,國際間開始興起徵收糖稅的研議,以稅收作為手段,提高含糖飲料的售價,改善國民健康。糖尿病作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如何有效抑制其所帶來日益升高的醫療負擔,可謂面臨巨大的挑戰。
在台灣傳統宗教習俗中,燒金紙既是祭祀方式,也成為台灣人記憶的一部份。在苗栗竹南鎮,金紙產業曾興盛一時,全盛時期甚至有四百多家金紙行,但隨著時代變遷,目前僅剩三家手工金紙行,且因其工序繁雜,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
新竹縣政府規劃在湖口鄉與新豐鄉交界興建生命紀念園區,消息傳出在地方上備受討論,今年分別在兩鄉召開說明會,卻遭當地居民組成的自救會激烈陳抗,雙方至今仍未有共識。
台南市是傳統手工刺繡的重鎮,現今位在台南安南區是目前仍有持續做出傳統刺繡作品。師傅林弘毅憑藉著十多年的工夫,遵從宗教信仰,持續縫製老式繡品,國內更有手工藝達人將這些傳統刺繡創新並結合至生活飾品,努力延續傳統文化技藝。
對於生活在平地與市區的人們,照下一張全家福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但住在偏遠山區的人們,苦於路途遙遠,想正式的拍張照片還要驅車下山。對此,有一群人想到了他們的困境,願意載上攝影器材,並不惜千里迢迢開車深入山區,只為幫部落中的耆老和族人們留下一張張合影。
靠著地形優勢,廟宇利用自然景觀結合傳統文化,吸引許多民眾,參拜的同時還能夠停下腳步欣賞風景,周遭也設置許多攤販,人流增加也帶動當地的觀光產業,台灣廟宇也是國外觀光客旅遊的首選景點之一,傳統文化的精神也能被更發揚光大。
台灣的宗教信仰與建築藝術,有著很深的連結。石雕如同一座寺廟的指標。石雕的運用在廟宇最是為普遍,不過生活器具和石材工藝上也常見其蹤跡。然而由於傳統石雕的沒落,導致現今石雕匠師少之又少,看年過七十的石地發司阜如何堅守這項傳統技藝。
台灣獨有陣頭的文化,給人的既定印象大多是負面的,台中市玄武宮宮主陳誌偉扛起這份兼具挑戰的教育責任,給予迷途少年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平日帶著他們從事水電技術工作,培養一技之長,假日便訓練他們「擊鼓、打鑼、小法、跳家將⋯⋯」,希望這一代的年輕人能夠傳承台灣這份獨具特色的廟會文化。
臺灣擁有天然和豐富的水資源環境,卻有一群熱愛水上活動的民眾為突破封鎖線,與政府發生衝突。儘管大眾逐漸熟悉「親水」觀念,但法律的限制、人民對水的擔憂,及尚未普及的防溺教育,讓民眾與水漸行漸遠。
南投縣喜裂克文化藝術團團長─劉文凱,來自於傳說中泰雅族的發源地南投縣仁愛鄉瑞岩部落,對於傳承文化有任重道遠的使命感,長期耕耘於原住民傳統歌舞,並利用傳統打擊樂器,結合現代音樂元素,帶領一批年輕原住民青年在這塊土地上舞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水牛從農業時代開始,就一直是助人生活的好夥伴,水牛幫助農民耕田種植作物,然而耕不動田的老牛,卻會成為農民難以悉心照料的負擔,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青年注意到這些退休老牛的處境,他們嘗試為牛下鄉盡一份心力,希望能延續台灣傳統的牛耕文化。
酬神謝天的廟會,時常會看到民俗藝陣表演,其中又以鋼管女郎最引人注目,隨著時代改變,部分民眾認為鋼管女郎傷風敗俗,讓其飽受歧視,文化保存與民眾觀感又該如何兼顧呢?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