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館傳承文化 營運挑戰待解

記者 林柏維、羅沁然/採訪報導 雲林是臺灣布袋戲的故鄉,這項風行百年的傳統表演藝術,在眾多在地藝師、劇團努力之下,不斷地與時俱進,館內擺放的戲偶與文物,象徵著歷史的痕跡,也期許參觀者對雲林地區發揚布袋戲文化有進一步認識,不過,這樣的傳統文化重鎮,卻面臨著經營的困難。

台語文化式微 老外台語比我還輾轉

記者 潘品心、鄭信慈、莊詠棋/採訪報導 「台語」曾是台灣社會主要溝通語言之一,但現今多數台灣人還是選擇使用國語與人溝通。為了提升台灣人台語語言能力,教育部推行台語檢定考試,除了台灣本地人參與考試外,還吸引來自各國的外籍人士,包括來自美國的留學生、從馬來西亞來台依親的新移民等,這些外籍考生都展現出對台語的濃厚興趣。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為來自美國加州的嚴天寧。

沒落的標誌 泰雅族傳統紋面文化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豐富且多元,「紋面」即泰雅族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亦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在時代更迭下,紋面傳統已走入歷史,但對泰雅族人來說仍是不可抹滅的存在,其承載著族群的歷史足跡。然而長者逐漸凋零,文化傳承不易,為維護原住民族文化,許多青年重拾族語學習,盼能守護珍貴的傳統。

命理文化跨國界 網路占卜難超越

松江路地下的命理大街來往人潮不斷,但駐足停留的客人卻大多來自日本,甚至每家店前都掛上「日本語OK」的招牌來宣傳自己的優勢。即便網路讓大眾可以隨時查看星座運勢,但大數據分類卻無法針對個體差異分析。命理不僅作為人生選擇的指引,如今更是跨域國家文化,成就台灣獨特的價值。

延續傳統紙文化 加注文創新生命

南投縣埔里鎮早期造紙產業興盛,被稱為紙的故鄉,直到後來受到環境變遷、國際競價影響,紙廠開始逐年遞減、外移,在地手抄紙產業才逐漸沒落。廣興紙寮為了尋求出路,開始開放觀光轉型,並透過第二代傳人黃煥彰與妻子吳淑麗對社會的關懷,結合在地文創,合力製作多元的「紙商品」,希望能藉此保留及宣揚埔里手抄紙文化。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