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農業

影音新聞焦點環保公衛

巨峰葡萄香又甜 廢葡萄藤變身成綠金

彰化縣是全台灣最大的葡萄產地,全台灣葡萄的耕地面積大約有2500萬公頃,光是彰化縣大村鄉生產量就高達1400萬公頃。彰化縣大村鄉土生土長的賴茂盛用自己發明的「限氧悶燒炭化技術」把葡萄枝條燒製成葡萄藤炭,再將炭塊壓製成炭粉,讓炭粉能夠重新回歸土地作為有機肥。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焦點環保公衛

兒子一句話 他用果菜殘渣種出友善洋菇

台灣的市場果菜殘渣量每年都超過兩萬公噸,民國107年更高達2.8萬公噸。位於雲林縣的菇農周昭陽,選擇用廢棄蔬菜與稻草作為種洋菇的肥料,讓農民不用再焚燒稻草,市場的蔬果廚餘也有了循環利用的價值。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小鎮魅力!青年返鄉 建構鹿仔港新文化

羅大佑膾炙人口的《鹿港小鎮》講述著「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鹿港,鹿港在清朝時期因商業的發展而繁榮,經過了時代的變遷,也正面臨人口外移、老齡化的困境。一群在外遊子秉持著對於家鄉的熱愛與執著,在回到鹿港後,在各自的領域以一場藝術節、一杯精釀啤酒、一株秧苗,建構出屬於這個世代的鹿港新文化。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焦點社會社福

青農實踐友善農業 福壽螺製肥再利用

福壽螺在長年在農田間造成危害,宜蘭青農陳幸延自發性研究陷阱器,希望運用科學以及友善農業的精神,因此與輔大學生合作發起,「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循環計畫」,期盼能透過「研究牠、使用祂、利用牠」達到循環利用的最好方式。

完整內文
文教生活焦點

青農返鄉救老化 農業薪火永不滅

許多農業大縣因人口老化而產生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政府為了鼓勵青年農民返鄉,祭出許多優惠條件及相關補助,鼓勵青農返鄉帶動地方創生,但是青農返鄉後,首先要面臨的就是資金的問題,青農百萬年薪實則不易。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友善農地 苗栗種植「石虎米」 推廣保育

近年來,因為路殺事件及棲息地破壞的影響,全台石虎僅剩不到500隻,為了加強保育石虎的行動,從2014年開始,屏東科技大學博士陳美汀偕同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技正余建勳,與苗栗縣楓樹社區的農民們一起努力,發想種植無毒、無農藥的稻作「石虎米」。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