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謙、鄧筠庭、鄒昀孝/採訪報導
八家將是台灣廟會常見的傳統民俗文化,但你看過「女子八家將」嗎?高雄內門的振宗藝術團創立全台首支由「女性」組成的女子八家將,顛覆男性擔任的刻板印象。女子八家將把自編的獨特舞蹈融入傳統舞步,讓本土宮廟陣頭出陣表演站上國際舞台,接受眾人掌聲。不但為台灣民俗文化注入嶄新風貌,也讓民眾對「八家將」改觀。

改變刻板印象 女子八家將首亮相
八家將起源於中國福州,專門捉邪驅鬼。在廟會文化中,八位將軍演變為「八家將」,扮演護衛主神的角色。清朝中期,家將文化傳入台灣,逐漸在北中南各地擴散,發展出獨特的陣頭文化,高雄內門更是台灣藝陣文化的重鎮。
振宗藝術團團長方宗寅是土生土長的內門人,從小接觸陣頭文化,耳濡目染和地緣關係,讓他決定創業,將台灣珍貴的本土文化保留下來。
2009年,方宗寅受邀參加高雄宗教盛事萬年季,當時社會對八家將存在打架、鬥毆、鬧事等負面觀感,他意識到若不改變形象,八家將將不被社會接受,走向沒落。於是他大膽提出由女性組成「女子八家將」,開始招攬舞蹈表演相關科系,與本身對藝陣文化有興趣的女性,試圖翻轉八家將的負面形象,用全新面貌吸引觀眾注意。

挺過反對聲浪 站上國際舞台
八家將臉譜代表著神明的形象,畫上臉譜後,扮將者與神明合而為一,必須保持儀態端莊。方宗寅為了凸顯女子八家將的亮麗,團員只開半臉、搭配華麗服裝、現代音樂取代傳統鑼鼓,更結合傳統舞步和現代舞蹈等表演方式演出。創新想法卻引來質疑眼光。

肇因許多傳統信仰者認為女性不宜參與如此神聖的活動,更別說是穿戴神將服飾、開臉出陣,不僅被視為違背習俗,更是褻瀆神明。面對輿論壓力,方宗寅並未退縮,而是以實力回應非議,創新又不失傳統下,成為第一個代表台灣出國表演的女性藝陣團體。不但受日本電視台約訪,相繼到雪梨、布里斯本、東南亞,甚至在美國夏威夷的軍艦上演出。不只打破了藝陣文化由男性主導的刻板印象,更刷新大眾的負面觀感。

重新定義自己 「妳」也可以
打開知名度後,方宗寅獲學校認同,和樹德科技大學簽約開設八家將實習課。從小熱愛跳舞,學習芭蕾、中國舞、街舞等不同舞風的團員陳均佑就是實習課成員之一。在朋友邀請下參與振宗藝術團的出陣演出,便深深愛上藝陣文化,成為女子八家將。
然而,當父母得知寶貝女兒加入八家將團體,因「八家將是男生做的事,女生不應在外拋頭露面」、「學陣頭會被帶壞」等刻板印象,而堅決反對。這對本就不自信的陳均佑無疑是沈重打擊。為了承諾家長與教育團員,方宗寅樹立嚴格規矩,規定團員們不得抽煙、喝酒,更透過學姊學妹制,讓團員們互相督促,違反規則者,嚴重會以退團處置。
陳均佑為獲家人認可,犧牲假期時間,積極向學姊請教,更用行動表現並非學陣頭就會變壞,證明男生做得到的事,女生也可以。經過一次次的出陣表演,觀眾的熱烈掌聲與相機閃光燈此起彼落,陳均佑發現,原來自己在表演時是如此耀眼。
在女子八家將獲得的成就讓陳均佑建立自信心與歸屬感,勇於展現自我,更為台灣本土文化傳承出一份力。
在觀眾的掌聲中找尋到自我價值-1024x682.jpeg)
破除女性傳統限制 八家將入大學開課
在台灣傳統文民俗信仰中,女性往往被視為不潔、不淨的象徵,因此常排除在廟宇儀式與陣頭活動之外,更別說是扮演莊嚴、與驅邪相關的八家將,女性要像男性一樣出陣成為將腳是不可能的事。
隨著時代變遷,性別平等意識抬頭,現代社會逐漸打破古老框架,讓女性也有機會接觸「藝陣文化」。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文松觀察到這些改變,便決定與當地廟宇吉和堂合作,開設「八家將傳承與文化實踐」課程,首度將八家將文化融入大學課程,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台灣民俗文化的魅力。
陳文松表示,課程男女同學比例各佔一半,無論性別男女,大家都同樣對這項傳統民俗有濃厚的興趣。他發現,許多學生對八家將文化充滿好奇,但缺乏深入了解的機會,這門課程的設立正是希望能提供讓學生有學習管道,實際體驗家將的步伐、陣法與儀式等,重新認識其背後的信仰與精神,並打破只有男生能跳家將的刻板印象。
「八家將傳承與文化實踐」課程並非像一般課程般只坐在教室裡灌輸理論,而是走到戶外,實際跟著藝陣專家學習八家將舞步。此教學模式也啟發了國立嘉義大學與當地廟宇振祐堂合作開設八家將文化課程。
無論性別為何,都有求知的權利,陳文松希望能作為教育界先驅,提供管道讓更多年輕人學習,延續八家將脈絡,為民俗信仰注入新的生命力。
傳統文化融合街舞 賦予陣頭新生命
除了高雄振宗藝術團,台北禾一文化傳承舞團也獨創新意,將街舞融入陣頭傳統文化。在2024年更是創作出聲名大噪、引網熱議的「媽祖街舞」。

國中曾學過三年陣頭的團長張益彰是小有名氣的街舞老師,某次到宮廟參拜時,腦中突然浮現出八家將跳街舞的畫面,心想「街舞融合家將」或許能延續台灣本土文化,便開始研發「神將街舞」,創立禾一文化傳承舞團。
此舉不只遭街舞圈前輩反對,連宮廟信徒更認為他對神明不敬,這些反對聲音也間接影響到團員。加入舞團五年的歐筱晴回憶道,舞團剛成立時,曾有團員因練習神將舞步遭同儕嘲笑,開始懷疑自我,最終離開舞團。

張益彰為不辜負團員,便與台南大學民俗隊合作參加2024年的全國創意宋江陣頭大賽,備賽過程卻慘踢鐵板。
因一般街舞的節奏與宋江陣的步伐節拍截然不同,如何將二種舞風自然融合地編排在一起,是創作上的挑戰;而如何揣摩神將的神情與威風氣場,更是一大難題。而後透過與台南大學民俗隊的交流學習,最終在全國創意宋江陣頭大賽奪得冠軍。無疑是對神將街舞的極大肯定,也是對張益彰的認可。
對此,張益彰預計開設「學童神將街舞班」,讓年輕世代從小接觸並認識台灣傳統信仰與藝術,更計畫將神將街舞融入AI元素,將潮流科技與傳統文化結合,開創跨領域的可能性,展現屬於台灣本土的T-POP(台灣流行音樂文化)。

延伸閱讀: